远溯先秦,尤重晋唐,书家百余人,四百二十帖。玉楮流芳,印刻千年书法图像;翰墨典范,开创历代法帖先河。
北宋淳化三年所纂《淳化阁帖》十卷由翰林侍书王著主持刻石,精选历代名家法书刊刻拓印,汇集成古代丛帖大观。
此本采用白麻纸,拓本浓墨如漆,淡墨则薄似蝉翼。书体纤毫毕现,映照出笔势运作的顿挫与流畅。
“《淳化阁帖》被认为是中国书法的一部圣经,也是学习中国书法的范本。”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陶喻之介绍,《淳化阁帖》的底版毁于宋代的宫廷大火,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最善本是硕果仅存的最早的拓本,符合北宋祖本特征,被公认为是最佳存世版本。
“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拓本,就是北宋淳化三年官方刻印的这个版本。”陶喻之介绍,最善本就是第一个出版的,它对书法真迹的还原性是最强的,传递的信息也是最早的,其价值也在于此。
隋唐以降,皇室艺术收藏赓续不绝。宋太宗下令编修《淳化阁帖》,常以拓本赏赐重臣,官方和私家竞相摹勒翻刻。及至明代,书画鉴藏兴盛,刻帖艺术高超,名家书法以刻帖形式流播世间。
经过多次拓印,枣木板上出现了裂纹。人们用银锭把它固定起来,所以出现了银锭纹的形式。陶喻之介绍,“银锭纹也体现了它的珍贵性,等于说是第一版的初版本。”
其中,王羲之的帖上,裂纹正好出现在“荒”字的最后一笔,刻工以为是一道裂痕,所以把这一笔就省略掉了。
“我们现在去看之后很多《淳化阁帖》版本,大部分都把这个‘荒’字最后一笔遗漏掉了,而最善本保留了这个字的笔划,所以也是它的珍贵之处。”
《淳化阁帖》收录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书迹233幅,唐人名笔居其次为67幅。凝固在册页之上的晋唐风流,自此长久辉耀于后世文化圈。
在原迹不易保存和秘不示人的古代,刻帖发挥了拓本传艺优势,促成了古代经典书法的流通传习而化身千万。
“它有篆书、草书、行书、楷书,各体书法都有。”陶喻之介绍,从先秦一直到北宋之前的名家书法几乎都收录在《淳化阁帖》中。有很多帖学名家都是从《淳化阁帖》入手来学习书法的。
尺素传情,见字如晤。囊括前贤笔迹的法帖,也连接着过往的人心。它是贯穿时空的书法丰碑,也是铭载文脉的绝美书页。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琳琳 编审:邢维)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