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周末,上海又启动了一项特色活动——首届国际邮轮节,盛邀全球游客相聚上海,开启夏日邮轮欢乐之旅。直到这个月月底,6项“手拉手”邮轮主题活动及其他特色活动将陆续推出,进一步推广邮轮特色文化、激发邮轮经济活力。同时,“机票+邮轮船票”组合产品、“邮轮+”消费新场景、支付新场景也将为旅客打卡邮轮提供多种便利。
除此之外,在启动仪式上,皇家加勒比游轮、MSC地中海邮轮、爱达邮轮等各大邮轮公司登台,轮番发布2025年全球邮轮航线。
新线路、新目的地,将为上海邮轮市场注入怎样新活力?东方卫视《今晚》特别栏目“看懂上海”邀请到了上海社科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主任李小年,她同时也是《邮轮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研究报告》主编,和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海事大学教授真虹,共同关注全球邮轮业复苏之际,邮轮经济如何加速“起航”?
作为海上休闲综合体 邮轮具备多元消费场景
坐着邮轮环游世界,在上海有了更多选择,其中就包括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
在完成一个航次的服务后,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靠泊在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旅客陆续下船,开始跟家人朋友分享这趟旅程中的精彩。
“它就像一个巨大的主题公园”,旅行团负责人这样描述“爱达·魔都”号,邮轮旅游的亮点不仅是它可以停靠多个港口,让游客领略到各个地方不同的风情。此外,邮轮本身也是一个景点。旅客在船上可以参观艺术展、看话剧、品尝各国美食,让海上之旅多了不少亮点。
2024年的第一天,“爱达·魔都”号从吴淞口国际邮轮港顺利开启首航,至今已经完成超50个航次,平均每个航次服务约4000多名游客,总计服务超20万人,占全国邮轮旅游市场的40%左右。
“作为集合吃、住、游、娱、行、购、六个元素为一体的海上休闲综合体,邮轮本身自带产业链经济,可以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上海社科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主任李小年表示,上海正在通过聚焦邮轮经济的创新,包括涵盖邮轮文化、消费场景、服务模式等方面,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从而促进旅游消费的升级和国际化。
“爱达·魔都”号效应显现 上海邮轮经济加速复苏
坐着邮轮去旅行,不少游客还会选择将邮轮游和“岸上游”联动起来。邮轮不仅“火”了自己,也带“火”了整个港口城市的旅游市场。
数据显示,在上海邮轮港出入境客群中,约75%是来自外地或境外的游客。上海不少旅行社推出了“陆地+邮轮”的产品,让外地或外国的客人,能够上岸逛景点、品美食。
此外,上海还联动全市重点商业商圈,积极拓展“邮轮+”消费和支付新场景,促进水岸深度融合。
宝山上海国际邮轮旅游度假区、虹口北外滩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建设也在加快推进,年内将推出一批休闲度假产品和线路,为邮轮旅客提供高品质岸上体验。
除了旅游消费,在邮轮这条产业链中,庞大的船供物资需求还拉动了采购、运输、仓储等产业链,给本地产品打开了新销路,甚至推动“上海特色”通过邮轮飘洋出海。
今年以来,上海邮轮经济加速复苏。继“爱达·魔都”号年初开启商业运营之后,地中海邮轮、皇家加勒比游轮等全球最大邮轮公司陆续回归上海邮轮港,“蓝梦之歌”号、“鼓浪屿”号邮轮也分别在北外滩国客中心、吴淞口码头开启首航。加之“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邮轮15天”团队游客入境免签政策,邮轮游客呈上升态势,带动消费领域的增长。今年上半年,上海港国际邮轮进出204艘次,其中近七成邮轮最大宽度超过40米。
目前,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已经跃升为亚洲第一、全球第四的邮轮母港,截至7月底,该港已累计运营94个航次,旅客接待量73.65万人次,全年计划接靠邮轮约207艘次,接待出入境旅客/约150万人次,占比达全国七成。
“依托长三角地区旅游资源,上海发展邮轮经济具备客源优势。”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海事大学教授真虹表示,我们国家的邮轮市场分三大区域: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珠三角,其它两个市场的缺陷在于国际邮轮的旅游线路主要是日韩。因此,上海应在做好日韩市场的同时,积极发展长线邮轮旅游市场。另外,上海可以进一步优化邮轮产业链布局,强化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形成完整且高效的邮轮产业集群。
李小年也认为,发展邮轮经济,上海优势明显,主要表现在区位和市场优势。李小年强调,上海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带的核心位置,拥有得天独厚的深水良港条件,具备邮轮经济发展所必需的便捷的交通条件和广阔的客源市场。其次,上海是目前国内唯一初步形成邮轮全产业链的城市,具备强大的研发制造能力、运营管理能力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最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国家支持邮轮经济发展的政策持续加码,上海依托优势基础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活动,加快推进邮轮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上海积极布局多措并举 抢抓邮轮经济发展红利
首届上海国际邮轮节,也是首届“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的七大标杆活动之一。两大IP相互赋能,对于进一步促进邮轮与文化、旅游、商业等深度融合,持续提升邮轮经济的辐射面、影响力和贡献度,将发挥“1+1>2”的效果。未来,上海也将持续放大节庆活动综合带动效应,加快推动“邮轮+”、“+邮轮”业态创新和产品创新,培育一批“邮轮+商旅文体展”融合发展新地标,激发服务消费新动能,更大力度吸引国际流量和外来消费。此外,在上海国际邮轮节前后举办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等多场标杆活动,以及柏林爱乐乐团上海演出季等58场特色主题活动,将共同点亮“上海之夏”,为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添砖加瓦。
推进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是上海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随着全球邮轮船队全面复航、国际邮轮市场快速恢复,上海也在加强邮轮产业布局,抢抓邮轮经济发展红利。
国际邮轮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整个行业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预计客运量将增加至3570万人次,同比增长近13%。全球邮轮业呈现稳定复苏趋势。
另有数据显示,到2035年,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邮轮乘客规模,预计将超过1400万人次,拉动包含新建100艘邮轮在内的万亿元规模投资,我国每年邮轮产业经济规模将突破4000亿元人民币。
此外,为了抢抓机遇,做好“邮轮经济”这篇大文章,上海在去年发布行动方案,要求做大邮轮总部经济、做强邮轮制造体系、做实港口枢纽功能、做精邮轮配套服务和做优邮轮产业生态,形成由“枢纽港+总部港+制造港”构成的邮轮经济发展“上海模式”。
在邮轮制造方面,上海不仅有国产大邮轮“爱达·魔都”号的成功运营,还计划建立邮轮自主研发设计体系和拓展邮轮维修改造业务,积极推进邮轮全产业链的发展。
同时,上海也将加快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邮轮专区作为目标,不断提升邮轮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
根据规划,到2035年,上海要成为国际一流邮轮枢纽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邮轮旅游目的地,以及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亚太区域邮轮经济中心。
未来如何做好“邮轮经济”这篇文章,真虹强调,拥有全球第四、亚洲第一国际邮轮港的上海,大力吸引访问港邮轮是目前上海邮轮发展的重中之重。上海要继续深化开放发展环境,加强与国际邮轮制造商、运营商、港口、文化旅游企业的交流合作,推动多元深层的文化交流,释放邮轮经济“乘数效应”。
除了为外资邮轮公司提供稳定、透明的政策环境,吸引更多高品质的国际邮轮品牌在上海部署母港和访问港航线外,李小年强调,扩大邮轮本土化比例,增加邮轮在上海的维修、建造规模,力争在邮轮设计、建造、运营等关键环节取得更大突破。这样上海才能加快推进邮轮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真正做好“邮轮经济”这篇文章。
编辑: | 周雯飞黄艳琳 |
责编: | 杨龙跃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