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海涌现出诸多文化型的主题特展:有“印象派大师·莫奈”这类与商业跨界融合的特展;有“草间弥生展”等与艺术设计领域相结合的特展;也有“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展这类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特展。 据调查统计显示,2017年上海特展观众规模约为430万人口,约占上海总人口的18%。
当年的特展爆款草间弥生展
作为一种新兴业态,上海文创特展仍处于粗放式经营的探索期,不同规模、不同主题的各类特展办展水平参差不齐,同时存在诸多问题,如市场数据缺失、对成本控制、品牌行销、营收绩效等多方面无章可循,导致立项决策缺乏依据。为此,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高度重视行业的发展,提出与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联合成立“上海文创特展研究中心”。中心将开展特展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发展研究,通过研究项目的实施和发布,逐步形成特展领域知识库、智力库、案例库,同时也可以为政府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智力支持、为行业发展提供趋势预测。
上海文创特展研究中心成立仪式
在上海文创特展研究中心成立仪式上,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文创特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贾布做了《2017年文创特展业态发展数据》报告,内容包括特展产业的形成、特展内容、运营模式以及对消费群体的分析等多个方面。
贾布,策展人,特展产业研究者,喜布文化创始人。她所推出的直播节目《和贾布看展》在线上拥有众多粉丝,几乎只要是贾布带着去看的展, 十之八九就是网红展、现象级展览。《和贾布看展》俨然成为特展索引和热门程度风向标。这个节目最硬的地方就是,每周由贾布团队选择一个展览,邀请一位在内容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作为嘉宾,并公开招募普通观众一起看展。贾布团队不向主办方收费,也不向观众收费,各自买门票,没有福利,拒绝赠票。
贾布发布最新数据报告
贾布从2004年开始关注特展,并在当年的第五届上海双年展“影像生存”中任组委会委员。2011年深度参与“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的展览组织工作,并主编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见证传奇——毕加索的艺术人生》。2012年开始策划当代艺术与公共艺术特展,参与策划的项目包括“朱家角当代艺术展”、“剩余价值——环保艺术展”及“2015 奔牛·上海——大型城市公共艺术展”等。2014年,凭借对特展行业多年的持续关注,敏锐地观察到特展产业的兴起及其未来的广阔前景,并开始进行针对特展产业的系统研究。出版《特展时代2.0》。
所谓“特展”,在贾布看来就是指“在文化创意相关的领域中,以普通公众为目标观众,在事先策划的特定主题下,由主办方组织展览内容与各类产业资源,以门票、衍生品和赞助为主要运营模式,以巡展和异业合作为辅助运营模式,在一定场所内举办的有时间期限的展览。”
这次在最新发布的《2017年文创特展业态发展数据》报告中,贾布指出看展社交模式正在逐步形成,目前相约三五好友一起看展的比例占75%,而我们通常认为带着孩子去看展也只占了14%。相比相约吃饭、k歌,看展更易于互相交流。而对于大家关心的票价问题,贾布肯定地说:“100元依然是一个拐点,100元以下的票价被普遍接受。”
在最新数据报告中,增加了一项新的调查统计对象,那就是城际看展观众。据介绍,在城际观众中,大约五分之一是专程来上海看展览的,“购票决策周期早于上海本地观众,通常是在展览刚过开票时,或者提前两周。”贾布说。不少城际观众是买了一张机票来上海,用一个周末看2、3个展览,然后直接又回去了。因此,城际观众消费欲望、和待在展厅时间的意愿也就更高。
如果一年之内,你去看过三次或三次以上的展览,那么你就已经是中高频观众了。而在众多特展中,这些中高频观众更倾向于选择IP类展览。这里“IP”所指的包括像莫奈、草间弥生这样的大师级艺术家、世界著名的博物馆展品以及动漫类。
文创特展作为新兴的文化载体,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已逐步成为文化消费的另一种体验形式。文创特展呈现出“主题多元、行业跨界、地域整合、产业融合”的特点,以其灵活多变的形态、直击人心的主题,受到了广大市民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参与。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健慧 编辑:沈姝艳)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