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主要在三个层面上发展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深刻揭示。从一定意义上说,探索和把握规律就是把实践经验理论化。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提出“要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这个重要命题,也就是说要总结和把握中国革命规律。党的十八大向全党提出了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新发展,集中体现在他对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论述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规律的揭示。12-27,习近平同志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精神研讨班的讲话上把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发展划分为六个时间段: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并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同志对这六个时间段从史论结合上作了深入全面的论述,从而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的问题。
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之所以要从世界社会主义思想源头讲起,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讲起,就是要说明,我们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是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的;是怎样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习近平同志在这次讲话中明确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的六个时间段中的一个完整阶段,并且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习近平同志的讲话无疑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此外,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体系还形成了对“三大规律”即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这也是在规律范畴内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二是提出并破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课题。这是历史发展和伟大事业赋予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使命,因而也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引人注目的亮点。
纵观社会主义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的全新社会,是一个在实践中没有解决好的重大课题。我们这么说,并不是苛求前人,仅仅是指解决这个课题的艰巨性和极端重要性。马克思恩格斯有许多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但是他们没有经历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更没有遇到后来社会主义囯家所面临的大范围、全局性、长时间的矛盾和问题。列宁虽然经历了几年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他生前也已经看到了社会主义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超出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预计,而且在初步探索苏维埃国家治理方面也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政策措施,但是由于列宁过早去世,没有来得及深入探索和持续实践。后来,苏联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但也犯下了严重错误。今天,我们回过头来分析和总结苏联失败的教训,可以清楚地看出,由于没有解决好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问题,并且在这个问题上犯了的严重错误,这是导致苏联国亡政息的重要原因。
我们党在全国执政后,也遇到了如何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个问题。在没有现成经验的情况下,我们一度照搬了苏联模式,但很快发现苏联治理社会模式不适合我国国情,我们较快地作出了调整,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重要成果。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发表的两部光辉著作《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集中体现了我们党这一时期在这方面的探索成果。但是总体来看,改革开放前,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上还没找到一种完全符合我国实际的治理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国家治理问题。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们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总的看,前半程即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革,我们己经走过;后半程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的任务,己经历史地落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和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无疑是我们党在治国理政方面的重大创新。过去我们提出过很多现代化,比如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第一次提出来的。实现了这个目标就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善的制度体系。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对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提出的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意义,要给予充分估计。因为这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回答,无疑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提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创新之处还在于,它是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密不可分的。这两句话构成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第一句话“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讲中国特色制度模式选择的根本方向,第二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讲中国特色制度模式的内涵和形成路径。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不能只讲其中一句,而不讲另一句。我们的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如果偏离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偏离了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就南辕北辙了。中国是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不改。
第二句话指出了中国特色制度模式的内涵和这个制度模式形成的必经路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领域在内的一整套的制度和制度体系安排;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能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习近平同志还指出,中国特色制度模式中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是我们坚持独立自主选择自己的道路,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成功发展道路,形成了一套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成功制度体系。当然,这并不是说我国治理体系就没有弊端、不需要改革了,治理能力也不需要提高了。但是,怎么改,怎么完善,怎么提高治理能力,我们只能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我们要吸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三是提升以人为本理念和民生建设在治国理政中的战略地位。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理论过程中多次指出,他们的理论是科学性、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也就是说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念和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因此,这个价值理念和政治立场始终贯穿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整个过程中。毛泽东曾经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来加以概括,邓小平以“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党的方针政策正确与否的标准,江泽民同志认为 “三个代表”最终要落到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来,胡锦涛同志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可以说,任何国家和政党的治国理政的主张或方案中都包含有民生思想和措施,所不同的是它的真实性或落实状况。我们常常看到西方一些政党在竞选时也是高举“民生”旗帜的,并且作出种种慷慨的许诺。至于能否兑现,这些国家的老百姓最有体会。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鲜明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民生理念。12-27,习近平同志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后在同中外记者见面讲话中,就鲜明表达了新一届中共中央以人为本的民生理念。他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随着这个目标实现的期限越来越近,人们对它的期盼也越来越强烈。习近平同志在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话语,把再过几年我囯就要实现的全面小康具体化,从而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期盼。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建成的全面小康,是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全面小康;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的全面小康;是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的全面小康;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全面小康;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全面小康;是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支撑的全面小康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社会主义价值理念和政治立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居于引领位置的战略目标,就是把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盼放在首位。全面深化改革,是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措施,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强调的是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保护人民、造福人民。全面从严治党,是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党的建设的指针,其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要下大气力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让人民群众满意。总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鲜明地表达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以人为本的民生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安全以及精准扶贫等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改革发展,做出一系列具体部署,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这些加强民生建设的举措落到实处。习近平同志关于治国理政的论述中还包含大量的具体的加强民生建设的举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共有18章,其中有3章即第五、第七和第八章是专门论述加强民生建设的思路和举措的。
综上所述,我们从中至少可以得出两点重要结论。
一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含具有长远意义的指导方针。应该看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观照的时间节点主要是我们党第一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因此,“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无疑是现阶段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和总抓手。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包含的这些重要思想是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如,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发展仍然是党治国理政的第一要务,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的源泉,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等等,这些重要思想仍然对2020年之后的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起指导作用。
此外,从我们奋斗目标的衔接性上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基础、关键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紧密衔接发展阶段。我们今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意味着世界上有五分之一人口在解决温饱后过上了中等偏上的生活,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是人类社会的伟大壮举,标志着我们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迈出至关重要的一步。
正是从上述意义上,我们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了时代和实践发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其中包含今后我们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具有长远意义的指导方针。
二是强调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这个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党的,历来重视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理论。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把学习型摆在第一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就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尤其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了多次重要讲话。总体而言,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尤其是领导干部学习理论的氛围和态度是好的,但还应该强调在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基础上学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强调这个问题,首先是由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决定的。因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在解决我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中产生和形成的,它又会对进一步解决我国建设和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起指导作用。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城乡差距拉大和居民收入分配不公情况仍然突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仍然存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形势仍然严峻复杂。解决这些问题,取得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胜利,无疑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特别是迫切需要我们重点学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之所以强调要重点学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也是针对我们党员干部队伍存在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一些党员干部认为,在当前改革发展的形势下,学习首先是学专业知识,甚至片面理解“缺什么补什么”。于是出现了有些党员干部对学习理论不感兴趣,而推崇西方大学的“案例教学”等等。邓小平曾经针对一些领导干部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感兴趣或认为不重要的状况,讲过一段语重心长的话。他说,或者会有同志问:现在我们是在建设,最需要学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什么实际意义?同志们,这是一种误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习近平同志也指出,领导干部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邓小平和习近平同志这里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指经典马克思主义,又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当然,今天我们讲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毛泽东有句名言: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启新的征程,全面从严治党进入关键阶段。我们现在仍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即各种矛盾交织叠加和新常态下各种挑战并存的阶段。因此,必须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根本目的是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