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日益畅通的“小循环”,来促进国内“大循环”、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
上升为国家战略近两年后,长三角一体化,需要下一步新的“先手棋”。
12-25,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强调,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要更好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必须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当其冲,是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充分发挥长三角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制造业发达、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备和市场潜力大等诸多优势,积极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路径。
在全球市场萎缩、外部变数增多、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压力考验的当下,长三角应当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带头突出重围,用日益畅通的“小循环”来促进国内“大循环”、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
事实上,区域发展战略的确认与推行,往往是发展大局中的关键落子。而这其中,长三角又往往被视作“先手”。人们很早就意识到了这片土地所蕴含的实力、潜力与创造力。这里用仅占全国1/26面积的土地、约1/6的人口,创造出近1/4的经济总量;在遭遇严峻考验的今年,长三角对全国的经济贡献度还在提升。
这里更是中国东部向海而生的开放空间,并坐拥中国最为庞大、放到世界也居前列的城市群。得天独厚的区位、基础与禀赋,特别是数十年来积淀而成的改革优势、开放优势、创新优势、人才优势,让人们对未来拥有无限憧憬。
中共中央、国务院去年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作为一步“先手棋”,长三角从谋篇布局到推进落子,当然需要始终置于国家改革发展大局的高度,在国家需要时带头探索、率先开路。
习近平总书记此番特别叮嘱,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一体化”,显然不是一道简单的加法——在空间的连通、规模的叠加之外,长三角更需要做的,是通过内在机制的相互融合、各自优势资源的充分对接,实现“1+1+1+1>4”的效果。畅通循环,就是其间的关键所在。
促进“大循环”“双循环”,前提是畅通长三角区域内的“小循环”。这既是一个从点到面带动发展的引擎,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重要的样板。甚至可以说,“小循环”如果做不到畅通无阻,就难言大循环的活力、双循环的规模。
从长三角的产业链基础、要素市场规模、制度环境等情况看,“小循环”有得天独厚的基础和条件,但要让其畅通起来,并不断提升活力,仍需要付诸巨大的努力,特别是一种握指成拳的合力。各地需要相互扬长补短、主动合作,摒弃同质化竞争,共同把“蛋糕”做得更大,在畅通循环的过程中不断创造机遇、拓展空间,彰显“一体化”的示范效应。
“高质量”,则道出了推行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的始终遵循。要实现“1+1+1+1>4”,除了需要在“+”号上做文章,也需要在每个“1”上做文章,需要提升各个地区、各个环节、各个领域的发展含金量,摒弃一切粗放发展路径。
某种程度上,今天的特殊环境和率先形成新格局的迫切要求,倒逼着长三角各地坚持走一条更高质量的发展之路——我们会更真切地认识到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坚持开放的必要性、矢志创新的必要性,认识到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历史上,长三角在很多方面创造过重要经验、作出过重要示范,今天更应责无旁贷,用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带动全国的高质量发展、展现出高水平治理、创造出高品质生活。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这里的“先手棋”会盘活整个大棋局,进而不断提升面向全球的竞争力。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