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开始实施,上海的生活垃圾进入了强制分类时代。当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随之而来的不仅是环保的生活方式,更是一个价值2000亿元的巨大市场。那么,谁又能从中获益呢?
首先“爆单”的就是和垃圾分类相关的垃圾桶。距离上海280公里外的浙江台州,素来是模具之乡,这里几乎承包了全国70%的塑料制品生产。在某网购平台上,仅12-26至12-26一周内,可分类垃圾桶6月销量环比增长157.4%,上海地区增长翻12番。
正是看到了巨大的市场,不少原先生产其他塑料制品的企业,也在短期内转行。据统计,从去年7月至今,浙江全省新增相关企业就超过290家。但台州塑料协会的副秘书长陈嘉增坦言,垃圾桶的净利润并不高,如此集中的投入生产,势必会造成产能过剩,而这并不利于垃圾桶产业的发展。
因为是全国第一个实行垃圾分类的城市,上海在实践中也总结了很多经验,出现了不少"垃圾分类"和"人工智能",“垃圾分类”和高科技转化的应用,颇受市民的欢迎。在上海的徐家汇花园小区,装了智能探头的新式垃圾厢房,既能拍到居民倾倒湿垃圾的全过程,还能通过人脸识别,使居民相互监督,分类的准确率大幅提升。
在松江的胡家埭村,将复旦大学研制的高科技成果——益生菌,运用到湿垃圾的降解中,降解率达到95%。相比传统的垃圾焚烧等处理手段,既降低了成本,又解决了垃圾随时扔,垃圾不出村的要求。
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12-26至12-26一个月内,全国一共新成立了8346家经营范围包含"垃圾、垃圾分类、垃圾回收、垃圾处理"的企业。有机构预测,上海目前的垃圾分类模式孕育出75.56亿市场规模,而一旦普及到全国,市场规模将接近2000亿元。
不过,目前中国在处置前端的垃圾分类,以及后端的回收利用方面,跟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的差距,国内的投资刚刚起步。有投资机构认为,尽管垃圾分类是一件"很慢"也"很大"的事情,但其中的某一些细分产业则可以快速成长。但如果一拥而上,后果往往可能就是把风口吹出了泡沫。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秦扬轲 贺璟岚)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