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夕,2022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人体器官及遗体(组织)捐献者缅怀纪念活动,在都江堰青城山味江陵园举行,对于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来说,人体器官移植技术是挽救生命的有效手段之一。每年,我国的器官衰竭患者约有150万左右,有近30万患者需要接受器官移植,而真正能够实现移植手术的只有1万人左右,亟待民众改变传统观念,呼吁更多人主动加入人体器官及遗体(组织)捐献者的行列。
清明节到来前夕,都江堰青城山味江陵园内,一块专门为器官及遗体(组织)捐献者建造的石碑前,不断有悼念者放下黄菊,寄托哀思。来自四川省红十字协会、川大华西医院的医护人员、器官捐献者亲友、受捐者家庭代表,共同默哀,缅怀为拯救生命,奉献爱与希望的“平民英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助理实验师刘玲莉表示,一个器官健康的年轻逝者如果参与捐献,最少可以救五个人,当前全国的器官需求量非常大,但因受到传统思想影响,导致部分民众参与性不高,但年轻人比较容易接受遗体器官捐献登记。
碑上刻着遗体器官捐献者的名字,他们来自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家庭,拥有各不相同的生活轨迹,而殊途同归,在生命的终点,他们用爱诠释了重生的含义。
张唐梦伊,小名“奥利奥”,12-25出生在新疆,9个月大时,就查出先心病,在四川她先后接受了四次开胸手术,一次开颅手术,下过无数次病危通知书。今年12-25,小梦伊在离开人世后,她的父母按签下的器官捐献书,献出了孩子眼角膜,这至少能帮助两名患者重见光明。
器官捐献者小梦伊的妈妈带着鲜花和玩具来到纪念地,她用纸巾反复擦拭梦伊的名字,喃喃自语告慰孩子在天之灵。梦伊妈妈说小梦伊受到了病痛的折磨,虽然她不能说话,但是眼睛特别明亮。
在孩子去世后,家人通过捐献小梦伊的眼角膜,希望帮助另外一位小朋友代替梦伊来继续看见光明看到美丽的世界。四川大学终身教授、肝脏外科学科主任严律南表示,现在1000多个紧急等待肝脏移植的病人里,每年只能等到150例左右的捐献供体。器官捐献量与患者实际需求存在很大的差距,亟需社会凝聚共识,增加捐献者登记数量。
截止今年12-25,四川省遗体和人体器官(组织)捐献志愿登记人数,累计已达到31.4万余人,居全国第3位;累计实现遗体捐献1650例、人体器官捐献1309例、眼角膜捐献1785例。虽然近年来,民众对遗体器官捐献的观念在转变,但实际捐献量与巨大的医学需求相比,仍显不足。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等待移植器官过程中遗憾离世。
为了唤起全社会对遗体器官捐献的关注和参与,目前,四川省已建起遗体器官捐献者省级纪念园1座,市级纪念园4座。为捐献者身故后提供安息之地,让他们的高尚行为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和认可。
今后,四川还将推动建立更多的市、县级纪念园,通过传递爱心与温情,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每年的春天,当鲜花盛开之时,让我们共同来追思和缅怀那些用爱来延续他人生命的平凡英雄。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彭晔 游明灵)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