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25揭牌以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78项政策和制度创新任务已落地45项。大家一般会认为,只要政策出台了,方案推进落地是自然而然的事。但其实,大多数时候政策条文都只是一些原则性的表述,要真正落地结果,需要相关部门锲而不舍推动。不妨就来看一下新片区关于再制造产业的一条新政是怎么落地的。
12-25,一艘集装箱货轮停靠在洋山港码头,上面运载的集成电路进口设备将被运到无锡一家工厂进行加工再制造,实现工艺升级后再从这里销往海内外。
这些设备是吉啸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从海外购买的,从12月份开始,这些设备就不需要运往无锡了,而是直接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内完成升级改造。这两天,新片区管委会工作人员黄跃正陪着企业负责人加紧选址。
黄跃和企业负责人在仓库选址
在综保区内进行再制造加工,不但可以节省来回物流成本,还能享受保税政策。但起初,企业竟然是不愿意享受保税的。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挂牌之前,要享受保税政策,企业就要单独制作海关账册,集成电路设备组件动辄上万,制作起来相当耗时,还会产生高昂的海外仓储成本。吉啸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锈杰向看看新闻Knews记者叹苦经,整个过程需要两至三周,他们实在耗不起。
不过,随着综保区5月正式挂牌,这一问题有望得到解决,上海海关宣布,区内“一线径予放行、不设海关账册”。这样的好事情,管委会当然要反复向企业去宣传解释。
在企业工厂,新片区管委会工作人员黄跃站在白板前,边写边给企业详细分析新模式的好处,“在现在的新模式下,这个税我们就是保的。这个陆运成本,因为我们是区港一体的,所以陆运成本就没有了。然后通关手续在监管新规下大大简化,你的时间成本就可以大大减少了。”
黄跃在白板前介绍
根据黄跃的介绍,朱锈杰让财务人员逐一核算企业能节约多少成本。 “我们一年大概可以缓交1000万的增值税,还可以节省一部分关税。缓交的增值税大概可以进一步节约我们60万的利息,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如果用这1000万购置的设备当年我们转出去,可以给我们带来大概300万的利润。第三个,如果我们的终端客户也是保税区的,我们还可以节省到进出口、报关等相关的手续。”
这样的讨论会,前后开过近10次。账算清楚了,企业顾虑也基本打消。接踵而来的还有区内注册、用地、人员入驻配套服务等问题,也需要一一解决。企业提出,如果要到临港发展,希望有5000平米到10000平米的空间,后续还有一些办公用地需求。黄跃给出的方案是以租赁为主,既能为企业控制成本,使项目尽快落地,也确保区内整体用地集约化。“其实我们保税区内有很多标准化仓库,通过标准化仓库改造,可以快速让你这个项目落地。另外我们在区内和区外都有配套的办公楼宇,已经建成而且是马上可以投入使用的。”
今年年底之前,这座集成电路设备制造新工厂就将正式运行。这是临港再制造产业新政出台以来,首个落地的项目。查看政策原条文,其实就是简单的一句,支持在综合保税区开展入境维修和再制造。
管委会相关人员说,政策落地,就是要充分挖掘条文背后的“红利”,以“啃硬骨头”的精神设身处地为企业解决“痛点”。这也是洋山特殊综保区处这个十几人团队很重要的日常工作。
洋山特殊综保区处副处长林益松认为,一项制度落定以后,如何结合制度红利、结合企业诉求来设计专业化解决方案非常重要,做好了就具有标志性意义,为企业提供一个业态升级和转型的样本。而在黄跃看来,总体方案明确了创新方向,但管理部门不能闭门造车,需要和企业一起,把总体方案中的规划内容一点一点变为现实,“在‘啃骨头’的过程中,我们总结出经验做法,以及提炼出将来的实施细则和办法。”
深夜团队讨论
项目即将落地之际,管委会相关工作团队又抓紧时间讨论起了如何加强监管,让再制造产业真正实现绿色环保的问题。
“一定要守住一个底线,就是不能够把污染带到境内来。”
“比较合理的路径是建议企业在境外回收处置。”
……
夜深了,讨论还在继续,正是在这一轮又一轮的头脑风暴中,一个放管服的落地方案越来越完善。
(看看新闻Knews记者:丁桃 摄像:刘宽漾 编辑:小真)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