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华盛顿会议中心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核恐怖主义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一个全球大国,中国也将面对核恐怖主义带来的挑战和威胁。在刚刚闭幕的第四届核安全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主旨讲话系统地阐述了中国防范和应对核恐怖主义的主张和做法,受到了外界的肯定和关注。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国家,在防范和应对核恐怖主义问题上存在很多共同利益,双方在该领域的合作有助于推进世界和平与安全,也有助于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设和发展。
核恐怖主义离我们有多远
随着恐怖主义在国际社会的蔓延,恐怖组织一直寻求通过更具破坏性的方式制造更大的社会恐慌。核恐怖主义的威胁变得十分突出,它已不再是一个假设,而可能成为现实。核恐怖主义是指恐怖组织通过获取核武器、进攻核设施及威胁使用核武器和攻击核设施,来达到其政治目的一种犯罪行为。近期备受关注的比利时恐怖袭击事件表明,恐怖分子有引发核恐怖主义的倾向。有当地媒体猜测,恐怖分子原计划袭击和破坏核电站,或者偷取放射性物质制造脏弹,但在警方搜捕压力下,转而在机场和地铁站等公共场所发动攻击。
现实中,恐怖分子如果将目标锁定民用核设施,一是可能发动直接袭击,二是可能偷取放射性物质,制造脏弹,三是可能暗中破坏关键设备,造成反应堆熔毁,释放大量放射性物质。如果恐怖分子能够进入核电站,就有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从目前全球核安全的现状分析,核恐怖主义成为现实的两种可能是,一是极端组织利用网络攻击核电站的监控中心,二是极端组织借助在核电站内部人窃取核材料。倘若他们能够获取足够的钚和铀,就可以制造脏弹。从行动后果上分析,实施攻击和制造爆炸足以产生严重的社会恐慌,威胁到国际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应对核恐怖主义的中国路径
从2010年首届峰会起,中国领导人连续四届参加了峰会,表明了中国对于核安全问题的重视。在有关核安全的相关议题中,中国十分重视防范和应对核恐怖主义。习近平主席在此次峰会讲话中明确表明了中国在应对核恐怖主义问题的立场和态度,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首先,主张对核恐怖主义实施标本兼治。核恐怖主义在属性上是恐怖主义。没有了恐怖主义,也就没有核恐怖主义。要实现标本兼治,应对核恐怖主义问题的关键是根除恐怖主义。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特别强调通过合作治理、推动普遍发展和加强文明间对话的方式,铲除滋生核恐怖主义的土壤。其次,明确战略定位,加强机制建设。中国已经将核安全纳入国家总体安全体系当中,明确了对核安全问题的战略定位。中国军控协会秘书长陈凯此前就表示,中国通过国家安全法和反恐怖主义法等从法律层面明确将核安全列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反对恐怖主义的重要方面,同时正稳步推进原子能法和核安全法立法工作。最后,主张加强国际合作。核安全问题的重要环节是保障发展中国家核安全。中国支持原子能机构发挥主导作用,鼓励其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核安全能力。中国还将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供捐款,并致力于提升周边国家的核安全能力。在防范和应对核恐怖主义问题上,中国既主张均衡发展和国内制度建设,又强调加强国际合作和承担国际责任,手法和政策十分全面,对国际社会都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的新亮点
防范和应对核恐怖主义将是国际社会面临的最紧迫的安全挑战,中美两个大国应当承担起国际责任。核安全是中美合作的重要亮点,中美同为核大国,加强核安全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在此前发表的《中美核安全合作联合声明》中,两国表示将致力于减少核恐怖主义威胁,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日前,中美合作建设的核安保示范中心的落成表明双方在核安全领域的合作已初见成效。未来,加强双边核安全合作、共同应对核恐怖主义也将成为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的新亮点。
中美合作是国际社会进行核安全合作的主轴。双方之间的合作对于推进核安全制度建设、文化培育和信念形成方面都将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中美两国可以在加强沟通,增强互信、搁置分歧的基础上,在防范和应对核恐怖主义问题上开展以下几个方面合作。第一,加强信息情报方面合作,尤其分享前期情报。第二,继续推进国际核安全机制建设,带动更多国家批准《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第三,增加防范和应对核恐怖主义经验交流,加强形势与对策方面共同学术研究。第四,建立健全沟通机制,开展更多有关防范和应对核恐怖主义问题的双边对话。
(丛培影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学者)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