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肌张力高和尿酸积聚,一岁起便开始无法自控地咬伤自己,从嘴唇到手指,直至下嘴唇消失、指甲脱落,为了防止进一步的“自残”,在婴儿期就被迫拔掉了牙齿……这个令人痛心的病例,正是罕见遗传代谢病——自毁容貌综合征(LNS)的典型写照。
12-24是第十七个国际罕见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罕见、点亮生命之光,弱有所扶、践行人民至上”。为了汇集更多医疗资源和社会关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办了2024国际罕见病日特别活动暨“瀚蓝行动 中山护航”启动仪式,宣布未来将通过“五大路径”为罕见病诊治赋能,为罕见病患者护航。
罕见病是一类发病率很低、多数具有遗传性的疾病,也被称为“孤儿病”。由于确诊难、药品研发成本高,罕见病患者群体长期陷于四处求医、无药可治、有药用不起的困境。据统计,全球罕见病种类已近7000种,其中72%为遗传性疾病。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也有着庞大的罕见病患者群体,每年新出生的罕见病患儿达20万人。
活动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党委书记顾建英,副院长周俭,党委副书记李耘,副院长宋振举及合作单位代表共同启动“瀚蓝行动”。作为中山医院在罕见病领域的全新探索,“瀚蓝行动”将在五个方面集中“发力”,形成罕见之窗、罕见之声、罕见之智、罕见病档案、罕见病智库“五大路径”。
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复旦中山罕见病诊疗中心主任钱菊英介绍,中山医院将在官方平台设置罕见病服务专项通道和科普专栏,定期举办国际罕见病论坛、线上交流活动,制定罕见病诊疗方法及标准。此外,通过梳理经典病例案例集建立罕见病档案和罕见病知识库及数据库,并通过AI赋能辅助诊断决策系统,打造中山罕见病智库。
会上,中山医院的专家们围绕“罕见病诊治新视角和新思路”详细解读了最新罕见病国内政策,分享了近年来对于硬皮病、骨与软组织肿瘤、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罕见病的研究进展和特色诊疗方法,交流了国际优秀经验及趋势,并针对罕见病诊疗中遇到的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罕见病诊疗工作,不仅加大了对相关研究的支持力度,还逐步扩大了罕见病医保目录,使更多患者能够享受医疗保障。顾建英书记坦言,中山医院致力于为每一位罕见病患者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让患者在医学的关怀与力量中感受到温暖与希望,“我们在诊疗过程中,深受罕见病患者坚韧不拔、勇敢面对疾病的精神所感动,这种强烈的求生欲望也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探索更多治疗罕见病的新路径。”
此次“瀚蓝行动”也是中山医院在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建设中的一次创新实践。樊嘉院长表示,中山医院始终秉持“一切为了病人”的精神,做到“弱有所扶,生命至上”。未来将继续勇敢面对罕见病领域的挑战,不断探索创新罕见病的诊治新思路,力求为患者提供更加前沿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希望通过“瀚蓝行动”吸引更多学术机构、医疗机构和社会组织加入,共同为罕见病患者带来更多治愈的希望和可能。
活动当天,还举行了“遗传学与罕见病科普公益活动捐赠仪式”。顿慧医疗向遗传学与罕见病科普公益平台“豌豆Sir”捐赠了资金,这笔资金将用于罕见病的科普宣传,旨在提高公众对罕见病的认知与关注,进一步推动罕见病诊疗领域的发展。
编辑: | 董一华 |
通讯员: | 张欣迪 |
责编: | 康万郡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