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年伊始,长三角就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在总书记的新年贺词中,“点名”C919大飞机、国产大型邮轮……这些“上天入海”的重大工程都来自咱们长三角。站在新的起点上,长三角还有哪些“梦想”等着我们去一同见证?
“猜想一”:谁是下一个“万亿之城”
尽管最终的统计数据尚未出炉,但临近岁末时,常州举行市委全会提出“万亿之城再出发、凝心聚力谱新篇”,表明常州跻身全国第25座“万亿之城”几无悬念。这也是2021年东莞GDP破万亿后,国内“万亿城市俱乐部”再一次扩容。
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宏民分析认为,上世纪80年代初,常州凭借“苏南模式”发展乡镇企业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过去十来年间,常州的转型还是比较明显的,尤其是抓住了新能源产业,这也是晋级“万亿城市”的关键所在。所以,他对未来的预测是,一座城市要想迈入“万亿门槛”,关键看它新旧动能转换的力度和速度。
其实,在长三角这片活力四射的土地上,“万亿之城”已不罕见。算上常州,如今长三角已经拥有9座“万亿之城”,其中上海有望在“十四五”时期末冲刺5万亿GDP体量,苏州在“新年第一会”中也明确提出,再用3年左右的时间,能够达到3万亿GDP规模。杭州、南京、宁波等地也将目标瞄准了“两万亿”。在他们身后,还有一批城市正在“奋力追赶”。比如,公认的苏北地区第一大经济城市徐州,坐拥淮海地区,又是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发展潜力巨大。
当长三角拥有越来越多的“万亿之城”,这里的经济格局又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呢?
对此,华东师范大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基地教授、国土开发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滕堂伟认为,今后长三角很可能会形成一个“增长极集群”。比如,当常州进入“万亿俱乐部”,整个苏锡常地区的能级就不一样了。它往南延伸衔接嘉兴、上海再到南通,完全可以称之为长三角的“钻石增长极”。范围小一点的话,苏锡常加南通,也可以生成一个跨江的“增长黄金三角”。一旦成型,对区域的辐射带动效应不可估量。
“猜想二”:2024长三角能“长”多高
不久前,由中科大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联合开发的光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三号”,再次刷新光量子信息的技术水平和“量子计算优越性”的世界纪录。量子科技是数字经济时代制胜未来的重要力量,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性地位。如今,像量子科技这样的“未来产业”在长三角正在被不断布局,涉及合成生物学、脑机接口、智能仿生与超材料、深地深海等几十个细分赛道。
众多赛道中,哪些“选手”能代表长三角又一次站在“聚光灯”下?
陈宏民的“猜想”是生物医药。因为整个长三角的医疗资源丰富、研发能力很强,而且制造潜力也非常巨大。未来,不管是某个特定的药品,还是整个产业,都堪称“种子选手”。华略智库长三角研究院院长夏骥亦表示认同,他认为,上海是我们国家第一个提出“人均机器人”指标的城市。未来,无论是在灯塔工厂、黑灯工厂等等智能生产场景的应用,还是说像“人形机器人”进入到我们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都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这些科技产业界的“未来之星”为何会“扎堆”长三角?
数据可以说话,去年底,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发布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协同创新对全国贡献度达10%,对长三角支撑度达30%,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也逐渐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竞争合作的重要标志性区域。
“猜想三”:“一个码”何时能“刷遍”长三角
从今年12-24开始,上海市民可使用“公共交通乘车码”,乘坐在嘉兴市本级范围内的180余条公交。同样,嘉兴市民也可通过“嘉通行”App,使用“嘉兴公共交通乘车码”,在上海市域范围内的所有地面公交1,500余条线路直接扫码使用。“一码通行”何时能覆盖到整个长三角?“未来的三五年时间之内”是夏骥给出的判断。在他看来,用数据联通长三角,在技术上并不难做到,难点是在于各地的管理模式、收费的方式,或者对各自市民的补贴方法不一样等等。这些工作的“一体化”也恰恰正是总书记提出的要“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应有之义。如果这些“壁垒”能被不断打破,“一码通行”的愿景会被大大提速。
在陈宏民看来,“一码通行”只是长三角民生福祉的一个缩影。对2.37亿长三角居民而言,一体化发展最为直接的体验是生活的“同城化”和“品质化”,遍及交通、医疗、养老等各个公共服务领域。如今,长三角41座城市的1.5万多家医疗机构,均已实现了跨省直接结算。去年年初,示范区还推进首批试点“信用跨区域”的医疗场景,居民在试点医院凭借自己的授信额度,就可以“先诊治、后缴费”。
不过,“同城化不是同质化”,他提醒说,长三角的城市不能都做成一样。比如说,现在《繁花》火起来了,大家都想看上海人到底什么样,实际上“上海人跟苏州人、杭州人相比,在文化上还是有差异的”。
“猜想四”:长三角离“区域发展共同体”还有多远
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长三角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共同体”一词多次出现,强调各区域、各主体、各层级间的协同联动,并探索相应的制度支撑,凸显系统观念。而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核心目标,正是打造一个真正的“区域发展共同体”。
长三角距离这个目标还有多远?
夏骥的判断是,2035年。因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是分为近期目标和中远期目标的。近期目标是到2025年,一体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中远期目标就定在了2035年。那时,“‘长三角区域发展共同体’应该会形成一个比较鲜明的特征和轮廓”。
在陈宏民看来,建设“区域发展共同体”长三角会“永远在路上”。因为,这个目标是不断地、一层一层递进的。最重要的是,中央对长三角最大的期望,是通过一体化发展进程,能够走出一条具有中国式现代化特征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并不是说“我们自己有多强的经济实力就够了”,长三角更多的是要“做示范、做引领、做辐射”。
具体而言,就是要下好“一盘棋”、连成“一条链”、算好“一笔帐”。从顶层设计,产业链创新链强链稳链,以及建立科学完善的财税分享机制等等方面深入推进;从发展内在逻辑和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等方面理顺机制、打破瓶颈,才能让长三角成为新时代追梦、筑梦、圆梦的理想地。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秦扬轲 朱声波)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