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民琚老伯来电反映,他在2014年,拿自己的养老金,购买了中朗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的金融产品。双方本来约定金融产品一年后到期赎回,可到期后,琚老伯使出浑身解数,也拿不回自己的本金。
如今,琚老伯很后悔,当时轻信了该公司的话,他也很想提醒电视机前的老年人,千万要管好自己的钱包。
琚老伯说,2014年6月份,中朗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的业务员来小区摆摊,推销自家的理财产品。业务员介绍说,他们公司专门从事金融养老服务,老年人不但可以拿着高额回报率的利息来养老,甚至还有养老院可以住。看对方说得花好稻好,琚老伯和老伴儿拿着自己的养老钱投入其中:总共分两笔,共拿了5万人民币和1万美金,购买了"新生活-双丰收"和"月惠通"理财产品,回报率在12%左右,约定1年后赎回。
很快,理财产品到期了,可对方并没有主动归还本金利息,琚老伯每次讨要时,对方一再敷衍答应,但至今没有结果。而就在去年11月份,中朗投资公司还叫了一个业务员上门安抚琚老伯,并要求他写一份取款申请书,从此便杳无音讯了。琚老伯回忆,当初一切都是听业务和介绍,他也没看过合同就签了字,如今连本金都无法讨回这让他很后悔。
上周,琚老伯去了一趟中朗投资管理公司,对方却说公司的潘经理已经被普陀警方拘留了,公司目前只有两个人在运作,还让投资者们赶快签字,把自家经理保释出来继续运作,如此他们才有希望拿到钱。
采访现场,琚老伯再仔细看合同后发现,这些理财产品,大致就是由他这个出借人把钱交给中朗投资公司,再由他们给到借款人。如果到期后要赎回,还需要中朗投资公司找到债权受让人后才行,甚至中朗投资公司还要抽取不少转让服务费。而想要拿到钱,就取决于该公司是否找得到受让人。
而根据对方定期寄来的《债权转让及受让协议》以及相关资金出借情况报告可以看到,琚老伯能够获得的借款人信息,无非就是一个名字和身份证号,明显处在信息不对称的地位。按图索骥,记者来到了延安西路上的中朗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不过记者发现,这家公司除了前台的一位工作人员外,整个公司没有一个业务员。
这位不愿露面的工作人员表示,这里的经理的确已经被警方带走了,不过他一再表示自家公司是正规经营。他还表示,他们目前还在运作,虽然去年六月份,公司的银行账户被哈尔滨法院查封了,但自家不是骗子公司。
另外,这位工作人员还给记者一位姓韩的负责人电话,对方在电话中表示,他们公司是代理老龄委和中银联共同发行的养老一卡通,公司还在上海松江有一个养老院。当下是由于公司管理不善,公司内部几个股东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重大错误,其中一位从老年朋友这借款后,给人家放贷做了很多假合同,把我们公司其它股东也给欺骗了,造成了公司目前亏损,资金链断了。
如今,总共借款的客户有70人左右,有60多个人联名担保潘总要求把潘总放出来,他们相信潘总愿意他继续经营来还钱。这位负责人甚至还表示,这件事情还算目前上海P2P公司倒闭后,比较有正能量的事情。
就此事,记者咨询了法律界人士,上海市捷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胡玥认为,如果真的如韩小姐所说,就算公司内部出现了可能涉及刑事案件的欺诈问题,理应由公司内部予以解决,而不能免除公司对投资人的法律义务。胡律师也再一次提醒老年朋友,所有这种类似的理财合同在签之前,还是建议回去先让子女看一下,有条件的话让律师或者财物专业人士看一下,充分评估相应合同的风险,最后再慎重地做出决定。
另外,采访中琚先生的一席话,也透露出目前老年人购买理财产品的心态,他说老年人不会上网、炒股,总想投资利息多一点,老年人看中的是利息,而这家P2P公司似乎看中的是他的本金。当下,P2P理财公司在小区附近是如雨后春笋越开越多,其中不少业务正是针对老年人群的理财特点,加以设计。其中不能说这些公司有没有问题,但是在购买类似产品前多咨询子女,律师甚至居委干部,多一道防线总是没错的。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