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通八达的地铁线路是一座城市发达程度的标志,作为国际大都市,上海地铁如今建设有14条地铁线路,连接郊区与市中心,贯通火车站与机场,便利程度为游人、市民称赞。这背后,站着一位令人尊敬的老人——刘建航。而就在昨日(12-26),这位被业界誉为“上海地铁之父”的刘建航去世,享年87岁。一生为了上海地铁工程拼搏的他,这一次去往了天堂。
刘建航是上海地铁一号线的总工程师
“我立志想要从事航运、运输工作,所以在名字里加了个航字。”刘建航其实原名刘建,他为自己的名字添了一个“航”源于自己建设家乡的赤忱理想。刘建航曾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念书时看到法国等发达国家坐享便利的地下铁,就一直心系国家的地铁工程建设:“我们看当时的法国铁路网,密如蜘网。而我们国家当时连铁路却没几条,比比太可怜了。”
刘建航的梦想没有止步于空想,他立志并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在1952年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后进入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局工作,紧接着就参与到上海地铁的筹建、试验工作中。1993年5月28号上海地铁1号线徐家汇到锦江乐园站,6.6公里建成通车至今,上海在2015年的地铁总里程已经突破了600公里,达到了617公里。而根据地铁全网规划图,在不久的将来,上海地铁将增至21条线路,崇明三岛将和浦东通过轨交连接。到2020年左右,上海地铁运营总里程将超过800公里。
上海现在如此发达的地铁网路在起步时,曾面临困难重重。由于上海地质条件复杂,地铁与隧道的前期试验研究从1952年开始,一度面临终止。当时苏联专家认为,上海地层软弱,富含水分,在这样复杂的地层下面无法建立地铁,只会出事故。苏联专家甚至断言在上海建地铁是不可能的事:“在上海造地铁就好像在宇宙里面找一个支点去翻转地球。”
对于这样的“死刑判词”,刘建航没有轻信更没有轻言放弃,他说专家的一面之词不可轻信,一切要通过实践来验证可行性。刘建航与其团队通过大胆试验,证明了上海是可以用盾构和钢筋混管片来建设地铁和越江隧道的。他们也攻克了“在江底高压沼气砂层,克服喷发沼气流砂”等世界性难题,并创造性地建立了时空效应理论,该理论最终被应用到软土深基坑设计与施工中,并孕育了上海地铁的诞生。
【视频】刘建航讲述地铁建设之初遇到的困难
作为上海地铁一号线的总工程师,刘建航既是建设者也是守护者。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刘建航吃住都在工地,每天都要做几千个测试数据,实时监控各项数据,防止工程意外的发生。正是因为刘建航的兢兢业业,才及时发现了当时徐家汇路段地下连续发生了扭曲,并及时制止了工程的继续,防止了地面坍塌。“当时刘建航就站在挖斗机前说,再挖就把我先挖了。”原地铁集团办公室调研员金嘉模回忆起这段历史时,对刘建航的判断力和决策力钦佩不已。抢险持续了三天三夜,刘建航就在工地睡了三天三夜,这份一丝不苟很难不让人感动。
【视频】刘建航回忆地铁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险情
“如果能再年轻10岁,可以再为上海地铁做多少事啊!”当地铁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交通工具时,刘建航依然心心念念为地铁建设做更多的建设。2008年,刘建航院士做出决定:捐赠自己多年来的25万元积蓄,发起并设立“刘建航院士奖励基金”,每两年一次,专门用以开展对优秀中青年技术人员的奖励和学术交流活动,这位老人用一生践行了自己最初的理想:一辈子致力于中国的航运、运输工作。
刘建航将其一生奉献在国家航运运输工作
(编辑:顾昉冉)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