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廷顿舞蹈症、视神经脊髓炎、遗传性白化症。每一个名词的背后都会一段不寻常的故事。和我们常见的疾病不同,因为这些疾病的发病率非常低,通常也把罕见疾病称为”孤儿病”。在国内,对于罕见病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WHO给罕见病的定义是指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65‰~1‰的疾病。罕见病病人他们的生活和社会有多远,他们会怎样勇敢的走出来?今天我们就将讲述一位罕见病患者的故事。
每一个名词的背后都会一段不寻常的故事
27年前,周玉兰得了一种罕见病——遗传性白化症,正式采访前周玉兰在一个名叫“罕见病真人图书馆”的活动现场,和另外一位白化症患者一起有说有笑。周玉兰说,和病友在一起,是她最放松的时候。
27年前,周玉兰出生在福建农村,那时,老家还是接生婆接生的年代。全身白色的毛发的她来到了这个世界,“周家生了个白女娃”这个消息很快传开了,村民都以为她非仙即妖。善良的接生婆也许是真的不懂,也许是为了安慰,每次都跟村里人解释说,周家生了一个留学生,周玉兰是个洋娃娃。
幼小的孩子自然是不懂得这些,家乡偏僻的农村里读书人也不多。猜测渐渐被时间淡化,大家似乎接受了周玉兰。
周玉兰和病友一起参加白化症协会组织的活动
但周玉兰的父母还是很疑惑:两个大人都挺正常的,也不是外国人,怎么会生出一个洋娃娃?他们甚至一度有过放弃这个孩子的念头,还写信给家里的远房亲戚,希望弄清楚自己的女儿怎么了。周玉兰说,四处打听未果之后,父亲还是心存不安,最后去找人给她测了生辰八字,测字人告诉他,你女儿的八字不错,父亲这才定了心,也算是认了命。
每个白化症患者都会有过染发的经历
虽然一直也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孩子跟其他孩子都不同,但是看着周玉兰一天天长大,周玉兰的父母也慢慢的接受了这些。但跟同龄的孩子站在一起,周玉兰看起来还是太特别了。为了避免她会有心理上的自卑,也为了让周玉兰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进学校上学读书,周玉兰的父母在她上学前的那年,开始给她染发,从白色染成黑色。
但改变头发的颜色不能解决周玉兰身体的痛苦,因为缺失黑色素,周玉兰的眼睛虹膜和瞳孔都呈淡粉色,没有黑色的保护,眼睛很怕光,看东西时总是眯着眼睛,视力也越来越差。周玉兰说,那时候的她尝试佩戴过各种眼镜,座位调到了第一排,依然看不清黑板上的内容。
学习上她找到了自己擅长的方式
周玉兰的内心很清楚自己跟别的孩子不同,她想用成绩来填补这样的差异,她开始寻找自己的学习方式,花更多的时间复习,这让她平稳地走过了小学,最终,周玉兰一路跌跌撞撞考进了大学,读的是英语专业。这一路也让周玉兰感受到,对一名白化病患者来说,长大的路上需要不断尝试。
白化症患者的就业难题
多年的努力终于让周玉兰能够跟同学们一样,面临毕业,离开象牙塔,走向更多彩的社会。不同的是,对一名罕见病患者来说,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也会有时也会是黑白两色。
离开家乡,只身前往杭州,所有跟专业有关的岗位周玉兰都会去尝试,她曾经海量地投送简历,因为她很清楚,到了最后的面试环节,等来的几乎都是同样的答复——回去等通知。一开始周玉兰还满怀信心,因为所有的环节都很顺利,直到后来才知道,回去等通知是被拒绝的意思,她说,那时她极度渴望得到一次被接纳的机会。
在被六十六次告知回家等通知以后,周玉兰终于等到了一次明天来上班的通知,她成为了一名程序员。
不同罕见病组织向陌神人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
月亮孩子之家的温暖
周玉兰说,在白化病协会成立的月亮孩子之家里,她认识了很多白化症患者。她现在依然会从很多患者的故事里看到自己的影子。比如,很多家长会在孩子出门前给孩子戴上帽子,遮住白色的头发,有的家长也会和她的父母一样,坚持让孩子染发。不过,现在的周玉兰比小时候更有勇气,她说:“一个普通人,他并没有义务去承担一些外界给予的压力,希望他们也和我一样勇敢的走出了自己内心的第一步,看到真实的自己,拥抱这个美丽的世界。”因为,“生命有不完美,但美丽如常”。
当天,举行的活动叫“遇见勇敢的人们”,有很多罕见病的患者希望通过和平常人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拥抱这个社会。周玉兰是现场为数不多的愿意接受采访的罕见病患者,因为她选择的就是“勇敢”。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董路翔 编辑:胡琰琦)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