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晚,市交通委对全市的共享单车企业下发了“最后通牒”,要求各企业立即停止投放新车,措辞严厉,力度空前。可以看出,主管部门已经意识到,过量的共享单车对城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拎得清”的企业也从昨晚开始,纷纷表态,将按照要求立即停止投放新增的车辆。“暂停投放”的措施落实到位,确实能让与日俱增的共享单车停下脚步。
但共享单车如何长期有效治理,仍然是摆在主管部门面前的难题。
其实,在这“最后通牒”之前,主管部门早已三令五申,在规范共享单车发展的问题出台了诸多政策。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共享单车政策”时间表。
五一节前后,市交通委率先出台《上海市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指导意见(试行)》,并对外征求意见,首次明确了共享单车的地位,以及发展和管理方向。
12-25,全国首个《共享自行车》团体标准在上海发布。明确了共享单车存在局部管理失衡、车辆随意乱放、占用公共空间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近日,交通部也出台了《共享单车指导意见》,虽然各项政策措施确实是为共享单车的发展和治理指明了方向。
政策有了,抓手有了,但到位了吗?在小眼哥和大眼妹在平时的采访和接触中,发现共享单车管理的操作上依然面临着种种问题,往往让出台的政策成了“空头支票”,没有得到落实。
Q1:如何掌握共享单车投放总量?
之前,我们就曾接到过一起市民的报料,在某一块拆迁基地上,横七竖八地放着上万辆共享单车。经过实地调查,才知道这是当地街道相关部门的无奈之举。多个品牌的共享单车大肆在辖区内投放,导致人行道无路可走,公共区域杂乱无章,主管部门要求企业给出投放量和未来投放计划,却从未得到过正面答复。于是,这里成了超量共享单车的“临时所在地”。
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案。
在上海的共享单车到底有多少量,每个区、每个街道、每条路得分布量又是多少?这个问题是要实现有效监管的大前提。不过,目前市场流传着一种说法——OFO70万辆、摩拜50万辆,这些数据从何而来,准确性多少?我们无从考证。
目前,能够准确掌握总量的只有企业方自己,换句话说,主管部门也必须是通过向企业方询问,才能掌握数据。那么,企业方投放了多少车,其中哪些是新车,哪些是旧车维修后重新投入市场的,只能是企业说了算。
没有了数据的支撑,无论是考量一个点、一个区还是全市的单车总量是否“适度”就成了一大难题。失去了这一大前提,主管部门去指导单车投放的点位和数量也就没有了依据。一个点位该多放点、还是清理些,又该如何决定呢?
Q2:公共资源该为共享单车乱投放埋单吗?
在最近的一个月里,我们不断接到像这样关于共享单车的投诉。有一次,大量需返厂维修的共享单车被丢弃在了人行步道上,这些无法使用的车子就犹如共享垃圾,成了附近居民的烦心事。
通过接触当地街镇,负责人却向大眼妹大倒苦水,为了处理共享单车,一年多里他们组织了一支专门整治的小组,成员现在就有53人,专门负责辖区内共享单车摆放。53人,每月增加的固定成本可想而知。那么,企业是否有运维人员呢?负责人呵呵一笑,“几乎看不到”。
缺乏依据而导致无法进行事前的指导和监管,主管部门又不能坐视不管,如此一来,就出现了“我这里搬走,你这里投放”的局面,在此过程中,政府只能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让第三方来不断清运淤积的车辆。
一辆单车使用一次一般只收取1元,甚至免费。但清运一辆单车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可能要比我们使用一次来的更多。大量企业所应该承担的运维管理费用都分摊到了公共资源上,成千上万辆被清运的单车停放在第三方停车管理公司日复一日的新闻也是屡见不鲜。说到底,作为纳税人的你虽然享受着免费骑行,但其背后,企业已经把运维费用分摊到了每一个纳税人的头上。
Q3:谁来将共享单车管到底?
目前,在上海,针对共享单车的管理问题,虽然从属性上来说,是由市区两级交通委主管,但无论是市交通委还是区建交委,都属于政府机关,行政审批事务居多,人力物力有限。
也因此,每个区都在积极地摸索,每个区的办法也都有所不同。在各个环节,管理的人员也不尽相同。
比如,在投放阶段,一般是由属地街道约谈企业方,要求在近期增加或是减少一些投放量。
在投放后出现了违停,有的区是由交警出面,有的则是由停车管理公司清运,还有的是由依托于网格化管理的街道调派相应人手进行管理。
此外,面对实际单车停放问题,多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成本也很大。就比如,同样的一辆自行车违停,一条道路规划上的红线,就会直接影响到底是由交警还是城管进行执法管理。诸如此类不一一列举,可想而知,管理的效率势必大大降低。所以,确立管理的部门及相应框架,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边是本市主管部门对共享单车的治理决心,另一边我们也看到诸多难题困扰着目前共享单车的长效治理。
还记得去年,当被收走的共享单车在黄浦区某停车场汇成一片彩色海洋的时候,公众纷纷指责相关单位一收了之的粗暴式管理,然而不到一年间,当各色共享单车盘踞人行道、侵占公共道路,耗费无数公共管理资源时,舆论似乎又出现了反转,公众在享受共享单车带来便捷的同时,又担忧若干年后这些共享单车会不会成为共享垃圾,为城市环境添堵。
其实任何新生事物都是把双刃剑,喝彩不应太早,利与弊都需要时间检验。当新生事物出现的时候,有没有前瞻性的预判,有没有后续应对的预案,都考验决策者的治理智慧。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李恩蟾 编辑:施荔)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