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长三角文博会上,长达四个小时的第二届长三角文创特展主题论坛聚集了海峡两岸重要的特展专家、特展操盘手进行高密度讨论。其中,由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文创特展专委会副主任贾布发布的《2019年上海特展发展概括》尤为引人瞩目。
根据《2019年上海特展发展概括》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上海全年特展约300个,贾布将这些展览分为三大类,分别是:文化艺术类、IP、衍生类和原创类。其中,文化艺术类占63%、IP衍生类占10%、原创类占23%。
“文化艺术类基本上是依托于文化的遗存文物,或者是一个艺术家创作的产品, 展品价值高, 同时办展门槛也很高。”贾布解释:“IP衍生类拥有固定粉丝群体的形象或故事,将其转换成特展形式,包括动漫、卡通、游戏、影视、品牌甚至文学;原创类则不依托任何东西,题材广、自由度高。”
贾布表示,上海特展在总体上已经进入常态化,表现为数量多、分布广,单展人流2至6万,少数高质量的展览可以超过10万。相对于南京、杭州等长三角城市,上海观众的年龄、学历、家庭结构分布都更为平均,主体观众年龄在20至35岁之间均质分布;主办方定价策略趋于理性,观众对票价也初步建立了评价系统。“主办方的理性是源于观众的理性,观众现在对于什么样内容的展览大概能看时间,他通过你得推广是大概能够有个推算的,那么这样的展览根据他的一个消费时间参观时间,他能够有一个判断的依据,大概票是多少钱。”
贾布称,原创类展览基本就是人们口中的“网红打卡展”,舆论对其负面评价较多。她在2015年做统计的时候,上海原创类展览好不容易仅找到一个案例,是上海本地公司策划的“失恋展”,到今年原创类展览已经占到27%,一年约90个。
“大量网红打卡原创展的出现,其实是展览在内容上寻求自我突破的一条路径。因为能够转换成展览形式,并获得大流量的IP仅有这么多。这类网红展的存活周期大概是3至6个月,因为它成本低,壁垒低,很容易被copy。纯场景打卡式的网红展明年必将迎来洗牌,而类似以故宫博物院《海错图》为母本,研发的《故宫里的海洋世界》这类特展,着力于重新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将会成为拓展市场的下一个热点。”
对于“网红展”,人们最多的担忧在于年轻人都去展览上拍照了,严肃的展览没人看了,贾布表示:“放100个心,他们根本就不是一类人。不必担心‘劣币驱逐良币’,原创展的观众都是增量。特展的蓬勃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混乱是蓬勃的序章,而现在只是序章的前奏。”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健慧 实习编辑:陆熠)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