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产品年化收益率高,推荐分享有奖励的旗号,诱骗四万多名投资者入局,两年间非法募集资金超过30亿。前不久,上海警方侦破了一起以互联网金融中介平台为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案件,而该案犯罪嫌疑人却是一名刚过而立之年的年青人。
张某今年31岁。2016年初,他创办了互联网金融平台企业灵鸟,打着高收益率的旗号,销售年化收益号称能达5%的活期产品和年化收益从7%到18%不等的定期理财产品,并通过线上买流量、线下组织广场舞、介绍新人投资人就能分享利润等营销方式,在过去两年间非法募集资金超过30亿,引诱四万多普通投资者入局,其中不乏公司员工的亲朋好友。而张某为自己辩解道,创业本身就是在赌,没有百分之百成功的,而现在赌的就是投资人的钱。
另一名犯罪嫌疑人,鲲久私募基金财务总监汪某称,公司会强制每一个人,按照公司内的职级,必须要拉够一定人数参加投资,如果拉不够人,则需要罚钱。因此,员工可能就会找亲戚朋友加入其中。灵鸟公司销售总监,犯罪嫌疑人黄某说:“我们下面有些业务员,他的客户群体可能就是一些老头老太太,可能连手机都不会用的,操作都操作不了的,手机操作还要业务员来帮他操作。这部分人群他可能觉得就是收益高,他存了一个定存。”黄某也坦言,这种操作手法,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根本区分不出来。
合规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本应是帮借贷双方牵线搭桥,对接借贷需求的中介公司,平台本身不可以动用借贷双方的资金。然而灵鸟平台却是打着中介旗号,直接把投资人的钱投到了灵鸟公司董事长张某注册的另一家公司,然后再通过这家公司去外面找投资的项目。
就这样,黄某累计投资每天好几百万,多的时候甚至有一千多万。而灵鸟公司实际控制人张某说,从早期开始,投资的比例基本上达到百分之百,到后面缩减为90%、80%,到后面可能只有30%了。
那么,没投出去的钱又去了哪里呢?据了解,张某之前开过一个私募基金鲲久,但亏损已久。
灵鸟公司财务总监仲某坦言,公司负责人张某的别墅首付款和车应该是鲲久那边付的。而到了2016年投资到期时,为了按照承诺的回报率兑付私募基金的投资人,他就直接挪用了灵鸟公司的融资来拆东墙补西墙。
借新还旧撑不了多久,渐渐的,张某的资金窟窿越来越大。为了挽回败局,去年年中,他又从公司取出资金投到自己从未涉猎过的所谓酒店式公寓管理项目。
市公安局经侦总队一支队探长曹阳分析,犯罪嫌疑人跟投资人说的,和实际的操作完全背道而驰,而且他这样的行为根本不可能产生任何收益。经过公安机关查证,其实主要资金都是通过P2P平台去募集的,这是一种典型的自融行为。
对此张某解释说,当时想的是谈了一家金融机构,批了一个20亿的授信,第一笔是2亿,后来没到。但是没有到帐后,张某并没有去和员工以及投资人解释,因为张某认为,解释会加速灭亡。鲲久私募基金财务总监,犯罪嫌疑人汪某对这笔账最清楚:“比如说这周借了一百万,下周还五十万,或者还了四十万,这是打个比方,然后在下周还的时候又去借了一些。截止到一月份事发的时候,账面上他的未归还资金有两千来万。”
这个资金投入和施工周期远超同行的酒店式公寓项目,几乎吸干了张某公司最后的现金流。而张某还从公司私自支取了大量资金用于自己生活中的挥霍。
到今年12-25,张某名下所有公司资金归拢后不足500万,第二天,撑不下去的张某不得不在平台发布清盘公告,本案随之浮出水面。
"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普通投资者千万不能把这句话当成耳旁风。在进行任何投资前,应该先学一些基本的金融知识,不轻信、不盲从销售人员的推销,也不要轻易涉足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特别是听到"高收益率"这几个字更要留个心眼,因为天上不会掉馅饼,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杨柳依 实习编辑:潘慧娴)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