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的龙年春节假期,为车企创造了难得的黄金销售档期。
一些车企抓住时机,加快推新步伐。其中既有小鹏、吉利等国内造车新势力,也有宝马等合资品牌的身影。新车型价格大多瞄准10至30万元区间进行精准分层分类,主打为用户提供更高性价比。与此同时,另外一些车企从价格上做文章,以比亚迪为首,长安启源、哪吒汽车、上汽通用五菱等纷纷跟进,掀起了一波限时促销潮,竞争看点也由“油电同价”转为“电比油低”。
无论是哪种促销,毫无疑问,都是消费者获益。五花八门的促销活动让不少消费者跃跃欲试:现在到底是不是买一辆开回家的好时机?
但是对于车企而言,消费者选择更多的背后,同行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有车企销售人员对记者说,对客户的争夺更激烈了,如果车子配置不变的话,就只能在价格上做文章。还有行业分析师说,一旦有车企开启价格战,其他车企就被迫要跟进,否则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市场份额在下降,今年的市场,生存是第一要素。
正如这位业内人士所言,就在热热闹闹的促销大战上演的同时,市场也传出有车企经营遭遇困境的消息。据记者实地探访,主打豪华纯电市场的高合汽车在北京、成都等地的门店近日陆续暂停营业,位于江苏盐城的工厂也自本月19日起开始停工停产。
早在今年1月,市场就有传言称高合遭遇经营危机,不过,高合汽车迅速发表声明否认并称“运营正常”。公开资料显示,高合汽车主打豪华纯电市场,旗下车型价格均在30万以上,一直受困于销量问题。2021年和2022年,高合汽车销量分别为4237辆和4349辆,2023年前11个月销量仅为4265辆。
这种“冷热不均”的现象传递出什么讯息?是否意味着,新能源车行业将迎来新一轮洗牌?
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无论是新品发布还是选择性降价促销,都是竞争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事实上,价格竞争已被部分车企用来推动市场接受新品的一个主要方式。从新能源车本身的发展来看,无论是产品技术,还是工艺创新,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更多提升空间,具备一定的价格竞争力。因此,通过价格手段来丰富产品、推动产业发展,也是未来一个重要的趋势。
数据显示,在经历去年一整年的价格战洗礼后,有部分造车新势力越战越勇。比亚迪、上汽等车企在2023年的销售量都超过了50万量,其中比亚迪以302万辆拔得头筹。其他诸如理想、蔚来的年销量,同比2022年也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但从总体上看,新能源车行业确实呈现出重新洗牌的局面。业内人士介绍,巅峰时期曾有300家企业排队申请造车资质,62家造车新势力发布新能源战略;而现在仅17家造车新势力有销量,且绝大部分年销量在4位数以下。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有85%以上的市场份额将会被年销量在前十的车企纳入囊中,其他车企只能分享剩余15%的市场。而2024年,或许就是序幕。
汽车产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基石,新能源车产业更是近年来政策大力引导和支持的对象。根据行业发展趋势的变化,及时对相关政策作出动态调整,也是政府部门的重要工作。
上月末,自2016年以来推出至今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迎来了调整,备受消费者和制造商关注的补贴标准、技术指标、质量监管等,都有了“新说法”。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调整旨在加大补贴退坡力度,分阶段释放压力,目的是促进产业优胜劣汰,防止市场大起大落。
本月初,商务部等九部门又发布了《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健康发展的意见》,从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健全国际物流体系、加强金融支持等多个方面提出了18项支持性措施。记者注意到,鼓励车企出海正在成为政策支持的重点。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新能源车行业发展空间极其巨大,对于车企来说,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应当在依托国家政策的同时,将主要精力放在提升产品质量上来。未来的竞争实际上是规模和产业链的综合竞争,应当将挑战看作是机遇,坚持用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通过满足用户需求来提升销量和获得盈利。对于整个行业来说,随着智能网联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的日新月异,也应当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思考和研究,如何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升级。
(看看新闻Knews编辑:金梅 彭晓燕 阮丽 陈昱卉)
编辑: | 金梅 彭晓燕 阮丽 陈昱卉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