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正文前先说一个故事。
60、70年代那会儿,一位同志出差到广元,招待所的门房向他要介绍信,就是找不到,突然间,包里掉出了几张全国粮票,门房一看,有全国粮票就肯定有出差介绍信,要不然换不到全国粮票的。算了,不用找了,就登记住宿吧。
这样全国粮票等同于是介绍信。当然,现在肯定不会有这种事情了。
全国粮票
全国粮票是一样好东西,只有出差才能换到,像宝贝一样,因为它可以用上一年。出差了,能多换一点是一点,因为有时它比钞票还管用,到了外地用全国粮票换东西是那个年代的“潜规则”。二十五斤全国粮票换一只会生蛋的老母鸡,咯咯哒,这种事情不少的。
粮票
粮票在老一辈记忆中多少还有点印象,粮食是定量的,25斤一个月,体力劳动的多一点,有30斤。要说30斤现在一家三口一个月也吃不完,是不是多了点?那是因为现在有得吃,营养过剩,还吃出了三高,那时没得吃,一天就靠三顿饭,中饭四两是不够的,粮食是要吃吃算算的。
那么这么小的粮票有什么用?点心店里吃碗面也要粮票的!
上海粮票
专用粮票
个么要问了,买糕点是不是用这种粮票?不是的,还有一种糕点票,一个人一季度一张,这种票对小朋友来说会有特权,每当糕点票发下来妈妈藏一份在皮夹子里,五分钱买一个桃酥,解解馋。
这种情景现在的小囡是想象不出来的。就说才过完的春节,现在过年与50年前相比真是大不一样,谁也不急于办年货,因为超市里样样侪有,去溜一次都备齐了。
再说,现在的日子好过了,天天像过年,真的到了过年倒是鞭炮也不放了,气氛越来越少了。如果来了客人屋里厢也不高兴开火,到饭店里搓一顿,一切都搞定。在缺货少钱的年代里可不是这样,过年是小朋友们天天盼的,肉圆蛋饺细粉汤一年就这一次,嘴好馋啊!里弄里来通知,快去领过年票。
过年票
年货票
现在的小年轻肯定要看不懂了,过年还要凭票?五十年前什么都缺,就盼过年发票,有了票,一年内想吃而吃不到的东西终于有着落了。真的是一年内想吃而吃不到的东西,因为这可是自然灾害年间的过年票,分大户、小户,就这些东西可以过年了吗?买瓶啤酒、黄酒也要票?粉丝、味精、鸡蛋也要票?难道买水果都要票?
是的!那是个没票寸步难行的年代。家禽票可以买鸡、鸭、鹅,一家只能买一种,也就是一只,而且是冰的。凌晨三四点钟,天没亮就到马路菜场去排队,带一只小板凳,还为隔壁邻居摆了一块砖头,小户买来的鸡比拳头大不了多少,这是一年难得有鸡吃。
如果一个不小心年票丢了,眼巴巴的只好过一个苦年,你可以到自由市场去买高价的,一只鸡要25块钱(那时一个月工资只有42元)!
不过,也不是一点办法没有。拿香烟票去换!
香烟票
烟票
家家户户有烟票,不抽的可以换鸡蛋,抽的也可以把它省下来,因为有一种烟不要票——生产牌,只要八分钱一包,那个味道啊,直呛喉咙!不过也有聪明的;到乡下弄一点烟叶,切了丝,马路上买了一刀卷烟纸,再弄一个木制的卷烟机,自己卷了抽。
对了,不要说烟酒是国家控制的,买火柴也要票。这东西用完了可真要命,那时生煤炉向隔壁人家借个火是常有的事。
自行车票
唱滑稽的说:我家有车,什么车?自行车,观众都哈哈大笑。这是在现在,要是在六十年代有辆自己的脚踏车可是稀罕物,是很骄傲的。一辆普通车也要一百块钱左右,有钱还不一定买不到,还得有票。永久、凤凰加上后来的飞达和天津的飞鸽是老一辈熟悉的品牌。
票发到单位,领导犯难了,发给谁也不行,大家都要,谁家不想有一辆自行车,就像现在想要一辆私家车一个道理。再说这张票在黄牛手里可以卖50元呢,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打桩模子就是做这种生意的。怎么办?摸彩,谁中谁拿,拿过的不准摸,现在想想很有趣,里面的故事多多。
自行车票
自行车票(花色车)
花色票来了,车间里瞬间炸开了锅。拥有一辆28寸的永久锰钢自行车不要太扎台型,好像有一辆奔驰轿车;在乍浦路桥俯冲而下,的确凉衬衫随风飘起,很是潇洒。
如果骑车不小心,摔破了裤子,不用担心,回家缝纫机踏踏就完事了,家家都有缝纫机,这也要票。
缝纫机票
缝纫机票
三大品牌独霸上海天下;蜜蜂、蝴蝶、飞人。这可是结婚必备的,它也分档次,在很大意义上来说是适用,因为那时的居室很小,缝纫机不用时就是学生写字台,缝纫机头一翻就能藏在机架里,边上的那块板拿下来一盖就成了台子。
缝纫机还分一斗、二斗。台板下只有一个长翻斗的叫一斗,它的机架短,适宜居室太小的家庭;还有台板下有一个长翻斗加上一个抽屉的,我们叫它二斗。
家有一台缝纫机,加上8瓦的小日光灯。翻下来,家里小囡就在那上面做功课,好温馨。
其实很多事情很迷茫,老早底基本上没有人戴眼镜,个别人戴上了眼镜还会被冠以“小四眼”的绰号,这些都是在陋屋、缝纫机写字台和小日光灯下造就的。可是现在倒好,特殊光源、能防近视的台灯随便买一台要好几百块,还有宽敞的写字台,明亮的房间,家长为孩子创造了不能再好的学习条件,但是走进学堂一看,都是“小四眼”了,倒过来不戴眼镜的算是凤毛麟角。
手表票
手表当时是人们身上最贵的东西,从上到下没有一件东西及得上它,因为如果谁戴上了金项链,就可能被列入“抄家”的对象。一块上海牌全钢17钻手表要买120元——毛三个月的工资。所以带一块上海牌手表也是身价的象征,如果有一块进口的梅花牌,那就更不得了。
手表票
早年的手表以上海、钻石闻名全中国,都到上海来买手表。还有一个小笑话:
有一位外地朋友出差来到上海,中百公司看到有手表买,想买一块给未婚妻,营业员对他说要“专用券”,外地人听不懂上海话,以为要“转一圈”,就在四楼转了一圈,再要买时,营业员还是这句话要“专用券”;外地人没有办法,从四楼到一楼,又从一楼到四楼转了一圈,又到了手表柜台,营业员还是这句话,这就惹怒了这位外地人;“我已经在中百公司上上下下转了一圈,为什么还不将手表卖给我?欺负人!”。
这是一个笑话,记在一本杂志里,我们不去计较它的真伪,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啊!
那个年代,结婚要有三转一响。三转——自行车、缝纫机、电风扇——哗啦啦的都能转。一响——手表。买这些东西也都要票的。
油票
油票
文章一开头就先说了粮票,米有了,油可不是好办的,一个月每人只有四两,吃完了谁也不会支援你,大家都不够吃。现在烧菜油随便倒倒,吃到了“三高”才收敛一点。在凭票的年代里用食油是有窍门的,大口瓶里放油,小汤勺往锅里加油,这样不会太多。不够吃怎么办?卖老肥肉熬猪油,你不要说,阳春面上加一勺猪油、鲜肉菜饭里拌一勺猪油,米道老香个,可是现在谁也不敢吃了。
当然买肉也要肉票,记得自然灾害时期,过年去买肉的一段故事令到了国庆还有补助油券,这倒很好,接接力。
国庆油票
烧饭、烧菜的是煤饼炉,买煤饼可要用煤球卡,煤饼炉把下面的门关上就可以保持八小时不熄灭,可是一旦炉子密封不好,下班回家炉子熄了,只能在邻居的炉子里借一个烧旺的煤饼,但是你不要忘了还人家一只没烧过的生煤饼,因为大家都有计划的,这些有趣的故事好像永远也不会再来了。
布票
布票
看着这布票,一年哪能添上一件新衣服,买被单也不够,再说小孩日长夜大,根本不够用。也有布票打折的零头布,大家都抢着买。现在的人说起节约领都觉得好笑,那时是人人都用的,下班洗澡在单位里,谁也不在乎用这东西,因为大家都一样。
因为布票紧张,平日里穿工作服是常有的,开始时发背带裤,只能在工作时穿,后来发夹克衫,上下班都穿它,我有新衣服了,出客也穿它,蛮得意的,还比较谁家单位的工作服好,旧了才当工作服,现在想想也很好,至少没有攀比,大家一样心情就很好。
老票证有写不完的故事,这里开一个头,大家一起回忆吧!
当然,写这一集不是想要回到那个年代,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正因为经过了那个年代,才能发展到现在的生活。小小票证记载着漫长而沉重的历史。读着这些离我们远去的票证,不禁想起那些不可磨灭的艰辛苦难的岁月。赚钱永远是对的,不仅是养家糊口,还为了改善生活,踏踏实实劳动致富心安理得,平平的心态对待生活才是最好的。
内容修改自:爱爱163博客《老上海的痕迹》系列
看懂上海粉丝群
长按识别二维码,申请加入“看懂上海”粉丝群。
一起来畅聊老上海的历史文化。
等侬来喫一杯老上海的茶!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