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9年12月,解放后上海的第一部故事片《三毛流浪记》上映。从此,流浪儿童三毛的形象,根生在几代中国人心中。旧社会积贫积弱,广大贫苦儿童命途多舛。他们冻死街头,流离失所。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灰暗时光。
电影《三毛流浪记》的创作过程,正逢上海解放前夕,社会动荡,在黎明前的至暗时刻,剧组的工作人员和地下党员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完成了电影的拍摄。
三毛的扮演者王龙基今年已经80岁了,他在8岁时塑造了荧幕前家喻户晓的三毛形象。翻开老照片,他给我们讲述了解放前后上海滩的电影往事。
三毛的扮演者王龙基
【我是三毛丨口述历史】
张乐平伯伯给我讲了好多次,1947年初,他在上海一个大雪纷飞的一个晚上,路过乌鲁木齐路的一个弄堂口的时候,在弄堂口看到一个烘山芋的炉子,三个七八岁的流浪儿童趴在炉子上,再等到第二天清晨路过这个地方的时候,这里只有两个小孩了,而且是冻僵的小孩。张乐平伯伯很爱小孩子,所以他非常气愤,于是决定画三毛流浪记,这就是他的动机,他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名。
1947年张乐平开始画三毛流浪记,一下子轰动了上海。昆仑影片公司就非常重视这个事情。就想把它拍成电影。
拍摄的时候,当时三毛的鼻子是假的,是泡泡糖做的,三毛的毛也不是三根,而是三撮毛,三根毛是用橡皮膏,中间用三根铜丝串起来,贴在头上,三根铜丝外面用羊毛编成三撮,三毛发脾气的时候,把手一撸说:“我是三毛”,三毛头发就竖起来了。
电影开始准备的时候,当时党的地下组织就是昆仑影院公司这些前辈,阳翰笙,陈白尘,史东山他们都非常支持这个事情。因为筹拍电影的昆仑影片公司是地下党在电影界的根据地。当时这个电影是很真实地反映了解放以前上海一个贫苦生活的一个缩影。
拍这部电影的时候,国民党很恼火,也很恐慌。要开拍之前的话,国民党给编剧和导演寄去了恐吓信,信里甚至有子弹,那个意思就是说:“你们要拍的话,小心脑袋”,但结果我们还是拍了。
在解放前两个月,打炮打仗,白色恐怖的时候抓人很严重。 所以主创人员都被地下党安排都躲避起来了,包括两位导演都隐蔽起来了,大部分已经拍好的电影拷贝都分别藏起来了。
1949年的时候,一个是民心所向,人心所向,国民党就是已经失掉民心了。另一方面共产党地下组织是非常强大的,文艺阵地的主流都在共产党的控制之下,所以不仅是涌现了一大批的优秀电影,还涌现一大批文学艺术作品和舞台剧。
《丽人行》、《乌鸦与麻雀》、《关不住的春光》,那么再早的就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这一批优秀电影。我们这批片子是真正的货真价实的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实际上我们是走在全世界前面的,那么上海电影应该讲是中国电影的摇篮。
《丽人行》
《乌鸦与麻雀》
《关不住的春光》
《八千里路云和月》
这部影片在解放之前是在地下党领导之下拍摄,解放后是在军管会的直接关怀指导之下的,所以这部电影有很大一个特点,它加了一个就是迎解放的一个片尾,体现大家迎解放的热情。
前辈对我潜移默化的教育,使我懂得做一个真正的人,要有益于社会,上海70年的变化很大,和解放以前相比,变化是翻天覆地的,我希望上海能够随着我们祖国的繁荣富强,能够更加繁荣,更加强盛。
张乐平说他想象中追求的三毛乐园,就是每个孩子都有饭吃,有衣穿,有书读,能够快快乐地生活。那么张伯伯他一辈子就为了这一个目标,奋斗,为了一个目标呐喊,为了这一个目标画画,解放以后开始实现,到现在应该讲中国基本上都实现了。
【后记】
如今,上海的乌鲁木齐路上没有了取暖的小男孩,徐家汇三角地也不再荒凉。七十年前,上海滩地下党的革命阵地上,孕育了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几代中国电影人从这里起步,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经典。
70年的时间,这座日新月异的城市扩宽了马路,拉高了楼房,彼时的三毛站在外滩眺望,见证新上海,向海内外输出文化软实力,初心不改。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耿博阳 赖瑗 刘宽漾 编辑:小真)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