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23)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复旦大学图书馆将过去一年师生阅读大数据汇聚榜单,评选出了2022年度阅读达人和优秀志愿者。历史学系2020级本科生唐寅,一年借阅图书800余册,荣膺2022年度阅读达人。
“按图索骥”、标记新书,然后在图书馆系统检索、保存编号、前往借阅……平时,唐寅主要阅读中国古代文史方面的书籍。“每天重复着这个近似流水线作业的事情,乐此不疲”。他谦虚地表示:“不敢妄谈一年精读800本书,只能说读过800本。”唐寅说,始终保持高强度阅读,能给他带来一种由衷的充实与满足。
2022年度阅读达人唐寅、任云凤,2022年度图书馆优秀志愿者马亚琴、欧阳思宇、戚瀚文、胡济赟、滕雅琳、徐帅婧获颁奖状。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期火热的chatGPT大放异彩,阅读能够借力和使用的新方法和新手段也不断增加。在阅读的速度上,人类在机器面前已不具备优势。那么,新时代我们应该如何阅读?怎样利用技术辅助生产学习,并发现确立作为人类的主体价值?12-23,复旦大学第十一届读书节开幕首日,人文社科学者与人工智能专家在文科图书馆一楼大厅对谈交流,结合各自专业领域,分享了关于这一问题的思考。
“读书并不拘泥于形式,最重要的还是书中包含的内容。”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引驰表达了对人工智能时代读书形式的开放态度。古往今来,知识的获取是共通的。从竹简到纸张,从手写到印刷再到电子屏幕,即使承载知识的媒介几经流变,人们始终通过读书来获取知识,在新科技层出不穷未来,也仍将会如此。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黄萱菁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角度,人是否能像机器一样读书?“对齐人类意图,选取优质素材、案例进行大量训练。”通过介绍chatGPT深度学习的步骤,黄萱菁将训练人工智能的过程类比人类读书,反过来也给在场所有人“广读书、读好书、读经典”的建议。
结合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发现的现象,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陆一提示在场同学要“懂得对理性的非工具性运用” ,“真正的创新不是检索、归类型的工作”,“在高度发达的机器工具面前,人需要更加清楚人之为人的价值,在智识生活中保卫人的尊严”。
12-23,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校图书馆和杨浦区宣传部三方,共同签署复旦大学——杨浦区“桃李书屋”合作备忘录。该项目正式启动。
日前,复旦大学还与杨浦区签约共建社区“桃李书屋”,让校园文化资源与城市社区共享。首批捐赠的1000余本图书,多为学校在职、退休教师等复旦人所捐赠图书和馆藏复本。这批藏书从复旦书库、从捐赠者手中,走进社区新家园,待完成相关图书资产转移流程,征得捐赠人同意后,将被放置在社区文化空间书架上。首个“桃李书屋”将设置在五角场街道社区文化空间。
陈引驰代向杨浦区五角场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周灵赠书。
下一步,复旦大学将建立畅通“桃李书屋”长效捐赠通道,将更多更好的文化资源向社区基层输送,着力拓宽资源共享、共建共赢的校地合作新渠道。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