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点半课堂”上,碧江灯塔社区的留守儿童,正在驻村干部罗贤刚的引导下进行互动游戏。
碧江川硐“留守儿童之家”,田丽蓉和三名留守小朋友一起,在志愿者老师和其他留守儿童的祝福中,度过了她8岁的生日。
12-25,铜仁市碧江区桐木坪乡少年宫音乐活动室中,架子鼓的欢快旋律响彻整个房间。14岁的鼓手瞿浪专注而投入,这个学生乐队队长的另一个身份是留守儿童。
在这个距离铜仁市区17公里开外的乡村,和瞿浪一样,还有97名同学,一起受惠于碧江区依托“民心党建”建立的关爱留守儿童服务系统。除了周末外,孩子们能寄宿学校、享受免费的一日三餐、放学后到少年宫功能齐全的各种活动室,在专业教师或“代理家长”的引领下,根据各自爱好学习音乐、舞蹈、普通话等。
20公里开外的川峒镇,同为留守儿童的二年级学生田丽蓉则正期待着自己8岁的生日庆祝。父母为节约钱给弟弟看病,过年也没回来看她,不过令她开心的是,她本月8岁生日,跟另外三名同为留守儿童孩子,可以在川峒“留守儿童之家”一起度过。
川硐镇有180名留守儿童,该镇依托文化站等办公设施,打造了500平米的“留守儿童之家”,设有亲情室、图书室、心语室、成长训练营等,定期安排专家志愿者进行辅导授课。
碧江区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申越发告诉央视网记者,早在2012年,当地就开始大规模开展“一室六家”城乡党建结对帮扶工作,其中的“留守儿童之家”成为关爱留守儿童的主体工作。
随着农村进城务工潮,留守儿童成为全国性的普遍问题,在贵州有上百万留守儿童,全国范围内这一数字则超过了6000万。
2013年以来,碧江区以覆盖每个村的“干群连心室”为阵地,在全区90个村(社区)均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开创了“民心党建”关爱留守儿童的“碧江模式”。
在此模式下,碧江区由组织部门牵头,以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为主,党员和邻里为辅,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2800余对,对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监督、生活上帮扶、情感上抚慰、安全上监护。
在学校,以包保教师为主,围绕学业辅导、亲情陪护、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赠开展关爱服务,1400余爱心人士当上了“代理家长”和“爱心妈妈”。
在经费保障方面,碧江区采取“政府支持、村组自筹、单位赞助、社会捐赠”等方式,为各村建立了不少于1万元的留守儿童关爱基金,全区90个村(社区)共计筹集关爱基金150余万元。
此外,碧江还由各乡(镇、办事处)统筹、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参与,整合教育、残联、团委、民政、工会、妇联等部门资金300余万元,并积极协调帮扶部门划拨资金36.7万余元,充实到留守儿童关爱基金里。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