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2-25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对当前经济形势和做好经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座谈会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谢地、上海社科院院长王战、湖北省发改委主任李乐成、深圳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等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各自地区或各自企业的实际先后发言。另外,来自清华大学的胡鞍钢教授等专家学者也就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时隔两年,习近平再次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谈了什么?此前【新常态•光明论】已刊发李杨、胡鞍钢、谢地、吴思康的独家约稿文章,以下刊发马光远独家解读稿件,以飨读者。
今年上半年,民间投资同比名义增长只有2.8%,相对于去年年底民间投资10.1的增速,下滑了6.2个百分点,可谓断崖式下滑。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也比去年同期降低3.6个百分点。高层对于民间投资的下滑极为重视,12-25“权威人士”在谈中国经济大势时将“民营企业投资下滑”列为当前中国经济的第一风险。
对于民间投资的明显下滑的原因,现在普遍的说法是不外乎:鼓励民间投资的法规政策不配套、不协调、落实不到位;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资源配置和政府服务等方面难以享受与国企同等待遇;融资难融资贵;税费等负担重等等。必须承认,这些长期的体制性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是导致民间资本下滑的一些原因。但是,以上这些原因过去多年其实一直存在,为什么民间投资过去多年能一直保持一个高速增长,而到了今年民间投资却突然出现剧烈的下滑?这在逻辑上解释不清。
在12-25参加习近平总书记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的时候,我围绕如何稳定民间投资以及如何挖掘新的周期下中国经济面临的战略机遇谈了自己的看法。在我看来,对于民间投资的明显下滑,应该高度重视,对于民间投资下滑的原因,除了以前的制度、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外,还应该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这个大背景入手进行分析。在我看来,今年上半年民间投资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民营企业家对中国经济未来的机遇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导致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出了问题。民营企业家对中国经济缺乏信心的关键有四点:
一是对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缺乏深刻的理解,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增长动力、产业机遇的变化缺乏思想准备,对中国经济的思考仍然停留在过去,总是以过去超高增长模式下的思维思考中国经济;二是面对“三期叠加”,以及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的波动,舆论过于渲染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一旦中国经济的一些指标出现下滑,一些国际机构和专家就立即唱空中国经济,动辄言中国经济会“硬着陆”,动辄预判中国经济是全球经济的风暴点。我们看到,今年年初以来,这种看空中国经济的论调达到了金融危机以来的新的高潮,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民间资本对中国经济的长期信心;三是改革不易,由于缺乏长期的预期,民营企业家总是担心国家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会变化;四是从产业看,民间投资78%集中在制造业领域,由于制造业整体处在调整的阶段,很多领域按照过去的做法已经很难赚到钱,民间资本从商业角度减少或者压缩投资是合理的。再加上,在实业困难的情况下,今年房地产上半年的火热又使得民间投资大量的进入房地产领域“避险”,一部分民间投资出海,到海外寻求投资机会,这都是导致民间投资下滑的具体原因。
基于以上逻辑,笔者认为,民间投资当下的下滑具有合理性,我比较担心的是,一看到数据的下滑,不是从根本上解决信息问题,而是着急,一着急,就会通过行政命令等方式人为把民间投资的数据拉起来。另一个层面看,民间投资这次出现明显下滑,未必全是坏事。一方面再次提醒我们,按照过去的逻辑和思维,不做创新,很多产业已经没有太大的潜力可挖,另一方面,这次数据的下滑,也让我们再一次认识到民间投资的重要性,以及从根子上解决民间投资的各种困境提供了一个足以聚集最大公约数的共识。应该看到,民间投资的下滑既有当前实体经济困难的客观原因,但最根本的,仍然是认识层面的误区导致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信心不足。民间投资对中国经济下一个周期面临的新机遇缺乏深刻的分析,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缺乏深入的思考,因此,解决信心问题才是根本。
笔者一直认为,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的战略机遇期没有结束,但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过去不同。事实上,金融危机八年以来,全球经济都在寻找再平衡,全球经济都在寻找新的增长点。美国经济的复苏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强劲,欧洲由于复苏乏力导致欧盟出现分裂,日本经济仍然深陷衰退之中遥遥无期,这是全球经济大周期决定的,由于缺乏新的突破,全球经济很可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处于停滞的状态。和全球经济比较,金融危机八年以来,中国在大国经济中的表现可圈可点,即使在中国经济告别过去的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稳定的表现仍然是全球经济稳定的基础,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因此,过度看空中国经济既缺乏基本事实,也和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不符。
而且,从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而言,新常态不意味着中国经济机遇期的结束,而是迎来了发展的新的机遇。习近平总书记谈及新常态,多次表示,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新的机遇更是实实在在的: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可观;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新常态下,中国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特别是,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周期,恰好又是全球新的科技革命发轫之时,新的科技革命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绝佳的契机和动力。新常态更多的是中国经济的发展之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对于这个大逻辑,过去过于强调挑战,强调痛苦,而对机遇挖掘不够,从而导致对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很多误读,这种误读又导致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出了问题,这是根本。
因此,稳定民间投资的关键是稳定民间投资对中国经济的信心,稳定信心的关键是切实挖掘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改革下中国经济新的战略机遇,从根本上解决民间投资的信心问题,提升民间投资对改革的信心,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对党和政府长期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
最后要指出的是,对中国经济的很多误读,也再次说明,抓紧中国特色新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性。金融危机的历史证明,每一次大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或者调整,都会出现新的经济学思想和思潮。本轮金融危机已经8年之久,之所以迟迟难以走出,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在经济学思想方面没有任何突破,仍然在书本里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很显然,解决金融危机的药方不在现有的教科书里,现有的经济学思想里难以找到人类走出危机的答案。思想的贫困,是导致全球经济仍然在危机中挣扎的主要根源。在这个前所未有的全球经济的大变革中,中国既要为全球经济的增长和再平衡发挥重要作用,在经济学思想层面,中国也要有学术自信,通过中国应对危机的成功实践,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两大理论支柱,总结和凝练新的政治经济学思想,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从学术和思想层面提升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为全球经济走出危机提供真正的中国答案。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