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放射科,医生轻点鼠标,将患者的图像编号输入胸部CT新冠肺炎智能影像评价系统。不到3秒钟,系统就成功读取近400张肺部CT图像,并完成了新冠病毒病灶的定量分析。
在电脑屏幕的中心区域,肺部影像上有不同颜色的标示:红色表示实变影病灶区域,绿色区域代表磨玻璃病灶。屏幕左侧显示的曲线图和表格,提示患者肺部病灶面积的具体数据,各项指标一目了然。
同时,医生利用这套系统,可以直观对比患者的历史图像数据,分析患者肺部病变进程。“这个患者最新的图像显示肺部病灶体积占12.59%,上一次的肺部图像病变体积是14.92%。我们就可以判断出,这个患者的情况有所好转。”
快速读片、定量分析,新冠肺炎智能影像评价系统帮助医生提升诊断的速度和准确度,降低医生的漏诊率。
新冠疫情发生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技术团队反应迅速,在原有胸部CT多类病灶智能识别技术的基础上,对机器进行新冠病毒病灶的学习训练。
依图医疗健康事业部总经理苏晓鸣介绍:“在人工智能训练的过程中,医生扮演教练的角色,对肺部的病灶进行标注。机器学习了大量经过标注的‘教材’,就可以自动识别出新冠肺炎的病灶。”
与肺结节、肺肿瘤的标注不同,新冠肺炎病灶的表现形态更为复杂。如何精准直观地识别并标注病灶,是技术团队绕不开的难题。在反复测试后,团队最终决定利用热力图渲染的技术,用不同的颜色来显示不同的病灶。
仅仅4天,团队就成功推出新冠肺炎智能影像评价系统。今年12-25,这套业界首个新冠肺炎智能影像评价系统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正式上线,并在一周后向全国推广。截止目前,该系统在全国20多个省市的100多家医疗机构落地。
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副主任施裕新看来,将融合了上海专业医疗和科技水平的新冠肺炎智能影像评价系统推广至全国,实际上就是用上海的经验为全国服务。
新冠肺炎智能影像评价系统的背后,是技术团队研发的云端视觉推理人工智能芯片。依图医疗健康事业部总经理苏晓鸣认为,融合了视觉算法的芯片,相当于“人工智能的新基建”,将驱动人工智能在更多医疗场景下落地应用。
疫情期间,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赋能医院抗击疫情。“原来我们是从单点的技术,从单单测量一个定量的技术,到现在发展成智能化的、系列化的智能诊断。”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副主任施裕新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推动医疗领域的变革。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楚华 李维潇 编辑:小真)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