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更容不得动手脚、玩猫腻。不过,近日中央纪委公布的一系列案例显示,这些老百姓的救命钱也成了腐败分子眼中的唐僧肉。截至12-26,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通报了扶贫领域突出问题325起,通过梳理案例发现,当前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呈现出发生地域广、涉及领域多、基层涉事者多、涉事金额悬殊4大特点。尤其是危房改造、低保,更是扶贫领域的"问题高发区",而发生在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甘肃、重庆等12个西部省区市的有157起,占总数的近一半,反映出西部地区扶贫任务之艰巨。
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首次针对扶贫领域腐败问题进行专题曝光,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研究员冯文猛表示,这体现出中央对于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而像西部这样的重点扶贫地区却成为腐败问题高发区,则透露出这些地方基层治理能力薄弱、规则意识欠缺,下一步更需要在扶贫工作上“花心思”。
梳理这些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典型案例,违纪违法手段也是多种多样,虚报冒领、截留私分、挥霍浪费等现象层出不穷。比如,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来紫堡乡黄家庄村党支部原书记施玉山等人,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中,通过虚开工程发票套取专项资金116.17万元、虚列项目套取专项资金58.06万元。安徽省怀远县河溜镇莲花村原党总支委员马怀彬,则利用职权,违规将其母亲申报为低保户并获得低保款8198元,同时,他还伪造相关申报资料,帮助其弟弟获取危房改造补助款2000元。
从这些典型案例中我们发现,被通报有违纪行为的很大一部分都是村支书,也就是说,小小“村官”是主要的违纪群体。数据显示,在通报的325起典型案例中,约有218起案例是“村官”涉腐,占比高达67%;有61起涉及乡镇干部,占比19%;有30起涉及 县区干部,占比9%;另外,还有13起案例涉及社区干部,3起涉及地市相关部门的干部。
通常而言,村级组织是党和国家扶贫政策、资金资源落地的最后“中转站”,也是群众基本情况、个人信息上传的“第一道关”,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如今绝大多数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就发生在群众的眼皮底下,原本是乡亲们的“身边人”,却变成扶贫资金的“拦路虎”,这当中又暴露出怎样的问题呢?冯文猛认为,村官干部承担了扶贫资金落实“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角色,权力很大且作用关键。冯文猛建议,未来的规则制定应该在“最后一公里”上下功夫,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保证扶贫政策和资金落实到位。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的曝光稿中,中纪委明确,对“反映集中、性质恶劣”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必要时中央纪委将直接查办”。这一“杀手锏”,将为重点督办工作增添威慑作用。换句话说,村官在扶贫领域的腐败,必要时中纪委也会直接督办了。而这一次对于扶贫的专题曝光也仅仅是开始,有消息说,中纪委的重点督办 将采取“多轮次、滚动式”的节奏在持续进行,这也意味着下一批次的典型曝光正在路上。
“村官”腐败为何中纪委要直接抓?冯文猛认为,扶贫工作涉及到千百万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中纪委直接查办显示出中央对扶贫领域腐败问题的“零容忍”。而在制度保障之外,冯文猛还建议,要进一步完善基层贫困人口信息搜集体系,保证扶贫更加精准,同时引入第三方机制,定期对扶贫效果进行客观评估。多管齐下,才能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编辑:沈佩岚)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