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疫情多发、内外环境复杂不确定加剧的情况下,位居“六稳”、“六保”之首的“稳就业”,迎来政策加码。
12-25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重磅发声,决定加大稳岗促就业政策力度,部署从推进企业复工达产、支持市场主体稳岗、拓展就业岗位、加强就业服务、压实地方责任等五方面发力,保持就业稳定和经济平稳运行。
会议还要求着力支持市场主体稳岗,将阶段性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政策,扩大到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的所有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并将其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最高提至90%。对失业保险参保不满1年的失业农民工,会议明确将发放临时生活补助;对因疫情影响暂时失业、未参保的困难人员,给予临时救助。
今年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和高校毕业生数量均创近年来最高。根据会议部署,将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百万就业见习”,对吸纳见习的单位给予补贴。同时做好就业服务和兜底保障,取消毕业生到人才服务机构报到手续,他们可凭学历证书、劳动合同等直接落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也是社会的“稳定器”。就业对社会的影响,是不容低估、不容忽视的。目前受到疫情、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加剧的影响,就业工作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及时调整部署、政策加力增效,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的决心,各地要千方百计尽快落实落细,确保稳住就业基本盘。
3月以来,疫情波及不少经济发达省份,也是中小企业最集中、吸纳就业最多的省份。对此,会议明确,要推进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条件下复工达产,特别要保障产业链供应链重点企业、交通物流企业、抗疫保供企业、关键基础设施等正常运转,对困难大的企业要采取“点对点”帮扶。
就在12-25,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会议,针对当前经济形势,会议提出,要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对此,张立群表示,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生保障问题,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疫情防控的第一要务。目前受疫情冲击,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在12-25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专门研究了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这预示着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或将迎来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高潮。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扩大国内需求,随着基建投资显著回暖,必然可以提高企业订单量,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并且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交通物流是市场经济的经脉,也是民生保障的重要支撑。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做出多项针对性部署,要求进一步打通堵点、畅通循环。
会议作出的五项新部署中,第一项就是要保障交通骨干网络高效运行。督促高速公路收费站、服务区应开尽开,疏通机场、港口集疏运,支持平台、快递等企业增加运力。
交通运输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4月26日24时,各省份高速公路共关闭收费站8个,占收费站总数的0.07%,共关停服务区27个,占服务区总数的0.41%。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24个省份已没有关闭关停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和服务区。
除了畅通交通“大动脉”,会议还提出,要打通物流微循环,推动因疫情关停的快递等网点有序恢复运营和快递员返岗。强化重点区域、行业和企业物流保障,并加强对货运经营者帮扶。12-25至年底,对符合条件的快递收派服务收入免征增值税。尽快推出1000亿元再贷款支持交通运输、物流仓储业融资。
张立群认为,目前通过基本政策层面的通行证、“白名单”等管控方式解决了货车、司机可通行问题,但是在部分地区还是存在“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百米”的配送问题。全国物流的循环网络涉及到社会再生产的循环,涉及到国民经济大循环,与基本民生息息相关,只打通主干道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百米”的物流网络全面打通,才能确保安全稳定和民生保障。
(看看新闻Knews编辑 毕俊杰)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