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考试中,作文是一块不可忽视的得分重点。作文题的分值,占整张试卷的很大一部分,可谓“考生必争之地”。高考作文更是学生、家长、老师们倍加关注的要点。你知道高考语文科目曾出现过哪些题型、哪些体式的作文题吗?如何应对高考作文的各种题型?未来的高考作文题将有怎样的改变?本期《掌上观文》,我们邀请到上海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姚为洲老师为大家解读高考上海卷作文的命题走向,精准剖析过往试题,梳理变化规律,以求让大家能够知己知彼,胸有成竹。
本期讲师:姚为洲(上海市特级教师)
姚为洲,上海市二期课改初中语文教材编写组成员,高中语文教学参考书特约撰稿人。撰写并出版了《高三复习教程·语文》、《上海卷高考试题难度分类解读·语文》、《中华经典诗歌鉴赏与诵读》等著作,发表了《中学习语文教材比较研究》、《语文课课型结构优的基本特征和模式》、《音韵学与中学语文教学》等数十篇论文。2009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上海市特级教师荣誉称号。
分析高考语文作文的命题走向和应对策略,首先要归纳总结历届作文的题型和体式。作文题型,即作文命题的形式和类型,自然也包括作文的题材和体式。不同的题型具有不同的测试功能,一定的题型体现了命题者一定的测试意向和旨趣。
根据过往的语文高考试题的总结经验,我们可以得知,全国各地,包括上海卷的高考作文题的题型,不外乎以下三种。
命题型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
话题型作文,是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文章。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
材料型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
而高考作文涉及的作文体式,也有如下三种:
何为感悟式作文?感悟就是对事物有所感触而领悟,而感悟式作文,即是通过文章,通过对人、事、物的抒写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领悟。
命意式作文,指题目已经规定中心主旨,或在作文的要求中规定了文章的中心。
评论式作文,讲求主体性、意见性、个性化,需要考生针对题干、材料表达“我”“怎么看”,突出自我与众不同的“思考角度”和“表达习惯”,把见解说清,把问题说透。
光看这几种作文题型的定义,是无法透彻掌握应对它们的方法的。接下来,我们按照时间顺序,结合上海高考作文真题,分析这几种题型在高考中是如何呈现的。
从时间上来看,从2000年开始,上海高考作文的命题走势是:
一. 2000—2008年这九年,以话题和命题作文为主
其中:
2000、2001、2005年,话题+要点作文统领作文命题。
2003、2004年是纯话题作文
2002、2006—2008年以命题作文为主。
我们先来看看2000、2001、2005年的作文形式吧:
2000年高考作文题,也是本世纪的第一道作文题:
世界博览会的历史源远流长,埃菲尔铁塔就是1889后世博会的主题塔,它至今仍是法国巴黎的象征。1970年在日本大阪举行的世博会主题是“人类的进步与和谐”;1993年韩国大田世博会的主题是“新的起飞之路”;1998年葡萄牙里斯本世博会的主题是“海洋:未来的财富”;新千年第一届世博会今年在德国汉诺威举行,主题是“人类·自然·技术”,我国也将参加。
最近,我国政府宣布支持上海市申办2010年世博会。请你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确立一个主题,加以论证,并说说你的设想,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诗歌除外,题目自拟。
2001年的作文题,则与自然遗产有关:
近年来,我国的泰山、长城、苏州古典园林等已被评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其中蕴藏的巨大价值,并自觉地为保护这些遗产作出种种努力。今年在上海举办的重大国际会议还将周庄等江南古镇介绍给各国来宾,作为“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有效途径。
人类文化遗产不仅有物质的,还有精神的,即“具有特殊的文化和口头文化表述形式,其中包括语言、故事、音乐、游戏、舞蹈、风俗及各种艺术表达手段”。今年5月,我国古老的艺术品种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非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称号。
我国的文化遗产除了世界级的,还有各级各类的,它们分布于全国各地,有的就在我们身边。你注意过这些大大小小、远远近近的文化遗产吗?请说说你对它们的了解、认识和思考,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2005年作文题,与文化生活有关:
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之外,以下现象也大量进入我们的视野,请看一组社会广角镜——
镜头一: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为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感交织在一起,这都是作品吸引众多青少年读者的原因。
镜头二:《中学时代》、《同桌的你》等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学子的生活,幼稚与成熟,青春与成长,追求与迷茫,是一种难解的情结,在校园的绿草地上总有它的一席之地。
镜头三:时至今日,广告已成铺天盖地之势,连世界名曲也进入了某些品牌的广告,于是,高雅的古典音乐在一些青少年的耳中成了商品而非音乐旋律。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及时装表演等等,因此,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并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我们可以看到,这三年的作文考题,都是先提供一段文字,给考生叙述一个写作话题;然后设置一个要点框架,要求考生按这个框架写作:
2000年,话题:上海世博会。要点:①确立一个主题,②加以论证,③并说说你的设想。
2001年,话题:文化遗产。要点:说说你的①了解、②认识和③思考。
2005年,话题:当今文化生活。要点:作一番①审视和②辨析,③并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
这种要点框架对考生的思路进行了一部分限制。话题本身是开放的,如果仅对话题展开思考,考生可能作出多种立意,但实际上考生不能信马由缰。要点中总会为考生加上一定的限制,需要对题干中的关键字保持敏感!如果想要答卷进入一类卷,就必须审题准确,做到将题干中的三个要点全部覆盖。(高考作文等级划分:一类卷(54—60分)能准确把握题意,选材恰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有新意,有文采。)
2003年、2004年是纯粹的话题作文:
2003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
“杂”的含义很广,有褒有贬。请联系生活、科学、文化、艺术,以“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4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
以“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这一类纯话题作文,没有了要点的限制,对审题要求不高,立意比较自由,选材比较宽泛,给考生相当大的发挥的空间,在体式的选择上也有较高自由度,写感悟、命意、评论等各种体式的文章皆可。
2002、2006—2008年是命题作文:
2002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
也许你曾到过海边,也许你在荧屏、银幕上见过大海……
请以“面对大海”为题,写一篇文章。
这一篇命题作文,从体式看,属于感悟式。感悟就是对事物有所感触而领悟,而感悟式作文,即是通过文章,通过对人、事、物的抒写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领悟。考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大海,产生不同的人生感悟,可选择的思路很多,所以这一篇命题作文的难度并不高。而2006至2008年这连续的三道题则有些不同。
2006至2008年,连续三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都是命题作文。
2006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
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一篇文章。
2007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
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题,写一篇文章。
2008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
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命题作文这一类题型的特点原本应是题材范围较窄,选材要求较高。但是,这三道题却并非如此。这三道题目拥有以下四个特征:
第一,题材范围十分宽泛。
题目中出现的代词“你”“这”“他们”可指代的对象并没有局限性,而是包罗万象:
“我想握住你的手”,既可以指握住某个人的手,也可以指一群人、某类事物、某个概念。
“必须跨过这道坎”,“这道坎”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国家的,民族的,全社会的,“坎”所代表的困难、阻碍,既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
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这里的“我们”和“他们”同样没有限制条件,“我们”和“他们”的划分标准,全在于考生。
可以看出,这三道题目中关键词的限制都不严,题材的宽泛,无疑大幅降低了这三道试题的难度。
第二,更适合写记叙文,不利于培养思辨能力。
这三道命题更适合考生写记叙文应试,缺乏思辨性。连续三年出现这样的作文题,持续时间较长,不利于培养考生的思辨能力。
第三,题意过浅,更适合中考。
我们来将这三道作文题与同时期的中考作文题进行比较:
2006年高考:我想握住你的手
2006年中考:我们的名字叫“______”
2008年高考:他们
2008年中考:我眼中的色彩
可以看到,06、08年的中考作文题,在内涵与难易程度上都较为出色,既对考生作出了限制,又让考生有话可说。与同年的中考作文题相比,这两年的高考作文题题意过浅,难度低于中考作文题,无法达到考察考生、推动考生思考的目的。
第四,题材太宽泛,容易助长套题风。
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老师们必定会让同学们准备一两篇自己写得较好的,题材内容又较有“普适性”的作文以便套题应试,而一些太过类似、宽泛的考题,就给了考生将过去写过的作文稍作修改后“套”进去的机会。
2006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是:我想握住你的手
2003年上海中考作文题是:我想给你唱首歌
06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和03年的上海中考作文题在多方面都很类似,而2006年高考考场上的学子们,正是参加过2003年这一届中考的同一群人。可以说,写过03年中考作文题的考生,将这篇作文修修改改,先写一个“我”和“你”之间发生的动人故事,再把点题之处“我想给你唱首歌”改成“我想握住你的手”,基本就可以顺利套题了,不需要再深入审题、现场发挥。套题风气不利于考核考生真正的作文水平。
由于2006—2008年的命题作文在难度、内涵、考核内容上略失水准,没有达到考核考生、指导考生的要求,因此社会要求变革高考作文题的呼声很强烈。09年开始,新的一个作文命题阶段登上了历史舞台。
二. 2009—2018年是三种体式材料作文顺次登场的十年
以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为主的时代过去,2009年起,上海高考进入了材料作文的时代。感悟式、命意式、评论式三种体式的材料作文顺次登场,不断给予考生新的考验。
2009—2010年:感悟式材料作文
200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2010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 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
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2009、2010年这两年的上海高考作文,从题型上看,是材料作文,而所要求的体式,属于感悟式,是感悟式材料作文,也可以称作寓意式材料作文。材料提供故事、寓言、漫画、诗歌、话语、自然现象等,材料中隐含观点或立意。写作时从材料发端,展开联想,联系社会或人生,分析材料的含义,提炼观点或确定立意,写自己的感悟。
一般说来,可以多角度思考,而只写其中一个角度。
2009年的作文题,可以作出多种联想。立意角度很多,思维空间广阔,是一个很好的题目:
(1)角度:板桥体是传承隶、行、楷基础上的创新。
感悟: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在传承基础上创新。
(2)角度:郑板桥书法,隶、行、楷各种元素吸收并存,最终臻于和谐完美的境界。
感悟:要兼容并包、海纳百川。
(3)角度:郑板桥书法“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
感悟:个性与共性(或局部与整体)的辩证统一。
(4)角度:郑板桥书法“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即独一无二。
感悟:事物具有独特性,人要充分发扬个性。
(5)角度:郑板桥书法“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一”是创新,“二”是模仿。
感悟:创新与模仿的关系——要创新,不要模仿;或不反对模仿,但重在创新。
看,一个简单的材料,就可以衍生出这么多有写作价值的好思路,只要考生胸有丘壑,自然可以挥洒自如,言之有物,不愁无话可说,题目给予考生很大的发挥空间,非常有效地达到了考核考生多方面素养的目的。
2011—2015年,上海高考作文的题型依然是材料作文,体式则发生了变化,连续5年出现命意式材料作文。
2011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2012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2013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也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2014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2015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命意式材料作文,是由材料提供观点或立意,这种观点或立意是明确的、单一的。写作时对材料中的观点或立意直接作诠释,带有“扩写”的性质。这与前两年的感悟式材料作文有所不同。
我们来对比一下两者的区别:
感悟式材料作文:材料中隐含观点或立意。写作时从材料发端,展开联想,联系社会或人生,分析材料的含义,提炼观点或确定立意,写自己的感悟。
可以看出,命意式材料作文和感悟式材料作文,在考生的对材料的解读和进行立意、结合现实展开联想等方面,有着很多区别。命意式材料作文,有时局部也需要考生进行由材料到现实的联想,但从整体来看,这种题型的立意是确定的,单向的。
这几年的作文题,普遍认为具有“思辨性”。“一切都会过去”和“一切都不会过去”、“坚硬”和“柔软”、“自由”与“不自由”等等, 都涉及到一个事物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作辩证的分析。其实这种思辨性并不是命意式材料作文的特点,2009、2010年的感悟式材料作文题,同样给考生提供了思辨的空间。
连续7年在高考中出现带有思辨性的作文题,连续5年出现命意式材料作文这种题型,这样长期的重复,使得题型的缺点也慢慢显现出来。在高考作文之外,考生们在大量的模拟考、练习中也接触了过多带有思辨性的作文题目,题目越来越难出,难有新意,因而逐渐出现了以下问题——
第一,“思辨”的空间越来越小。
2009年“郑板桥书法”,可以多角度地思辨、立意;2015年只有一个立意——坚柔相济,造就和谐自我。考生越发缺少思辨空间。
第二, 成为一种模式,失去思辨应有的价值。
由于高考连续多年出现同类题型,各区模拟考试、日常练习也都“集中轰炸”这类题型,使得对这种题型的应对方法成为了一种“套路”。考生只能用屡屡训练过的僵化的模式去“思辨”,成为一种肤浅、甚至虚假的伪思辨。
第三,不是考生的思辨,而是命题者的思辨。
命意式材料作文,实际上材料本身就预设了观点或立意,这种观点或立意是明确的、单一的。命题者把对某个问题思辨的结论告诉考生,考生只能机械地诠释、扩写命题者的结论。
命意式材料作文延续了5年,在头两年的新鲜感之后,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僵化和俗套。是时候该迎来一些改变了——
2016—2018年,上海高考作文题型有了一些改变,开始了以评论式材料作文为主的3年。
2016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 :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2017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 :
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2018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2016年起,评论式材料作文终于登场。
评论式材料作文,是由材料提供一个评论的对象,考生发表对这个评论对象的看法,或赞赏,或批评,或辩证分析。
评论的对象,除了现实生活中某种现象之外,还可以是最近发生的某个事件、人的某种作为、某种言论等;题目提供社会现象,除了命题者用一个短语概括(如“评价他人的生活”、“被需要”)之外,还可以提供某种具体的社会现象,让考生概括。
与感悟式材料作文相比,这种题型的审题的难度低得多。感悟式材料作文,需要从材料发端,通过联想,去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从而产生感悟。在“联想”这一环节,不少同学就容易发生偏题的问题导致失分。而评论式材料作文的审题难度较低,一般不容易偏题。
与命意式材料作文相比,它的思维的空间大得多,立意的范围宽得多,写作的角度多得多。命意式材料作文自带立意,考生只能亦步亦趋跟随;评论式材料作文,考生的“评论”角度是自由的,既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也可以持中庸的保留意见。
评论式材料作文,不知不觉中也延续了3年,又到了需要作出一定的改变的时间点了。如何创造新意?如何保持水准?社会期待着2019年的作文考题在保持稳定的同时,命题有较大的变化。
三. 2019年,是继往开来新阶段起步的第一年。
在以上两个作文命题阶段之后,2019年,我们迎来了一个新阶段的开始。这个新阶段的首道作文题,是感悟式材料作文。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2019年高考作文题,体式有了较大变化,不再是近几年的命意式、评论式,而是回归了2009、2010年的感悟式材料作文,然而又有所不同。这道题的面世,标志着高考上海卷作文题“继往开来”,进入“又一程”。
我们可以解读一下试题中的关键信息:“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可见,试题并非要求考生评论中国音乐。而是要求考生由“音乐”发端,展开联想,想到其他“事物”,如文学、戏剧、美术、舞蹈、雕塑、建筑等“文化”类事物;或更广义的“文化”,包括衣食住行、科学教育、思想理论、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和社会制度等。把联想到的“事物”,与外国同类“事物”比较,在比较中感受并寻找“中国味”,写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这个试题着意帮助考生在中外文化的比较之中确立“文化自信”,贴近社会热点问题,富有时代感。
但是,作为“继往开来又一程”起点的高考作文题,它有着明显的缺憾:
试题规定了立意,所有考生只能趣味一致地感受并寻找“中国味”,阐发既定的观点,考生发挥空间不足。如果有的考生对外国文化有所偏好,或是立意在中外文化需要融合发展,就会造成偏题。
虽然是感悟式材料作文,内涵却与命意式材料作文相似,与09年的那道同样是感悟式材料作文的作文题相比略有逊色。作为“继往开来又一程”起步的高考上海卷作文题失去彰显开放风格的“上海味”,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觉。
从话题作文、命题作文的时代,到多种材料作文轮番登场,再到新时代背景下的高考作文新阶段,高考上海卷作文题的过去和现在,我们已跟随姚为洲老师仔细梳理了一遍。而高考上海卷作文题的未来走向,我们将与各位同学、家长、老师共同关注!请大家持续关注看看新闻《掌上观文》节目与微信公众号“掌上观文小课堂”,及时获取上海语文名师的精彩教学内容!
相关精彩回顾:
(编辑:张栀子)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