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第七次上海文代会召开的六年多来,上海的文艺创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夯实了"码头",发展出"源头",文艺创作从"高原"走向"高峰"又迈出了坚实一步。那么这六年来,留下了哪些让人印象深刻的文艺作品呢?
最近,由上海出品的电视剧《大江大河》刚刚结束首轮播出,在东方卫视和北京卫视的首播,收视率双双包揽同档期前两名;在知名影视剧评分网站上,8.9的高分,位列2018年国产剧榜首;网络点击也创下了连续12天全网热度第一的战绩。
这部以改革开放为背景和题材的电视剧,不仅引发了那一代同龄人的情感共鸣,不少80后、90后也加入了追剧的行列。
“挺好看的,感觉比较真实。”“画面拍出了时代感来,感觉还是还原度很高。”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齐伟教授表示,《大江大河》全景式地为观众呈现了国有经济、农村民营经济以及私有经济的发展历程,非常具有艺术的概括力。
上海也用这部波澜壮阔的大剧,回应了多年来业界对本土文艺创作"多为小情小感,少有大气之作"的质疑。上海师范大学影视系赵宜教授认为,像《大江大河》的创作,是一个历史性的回顾,是极有必要的,因为它会更好地为观众指向未来。
而在大银幕上,"上海出品"也交出了满意答卷。2018年上海在影院数量和银幕数量上继续领跑全国,并继续蝉联年度城市票房冠军。更让人振奋的是,2018年有35部上海出品或参与出品的影片进入院线上映,累计票房104亿元,约占全国国产片票房近三成。这背后是上海不断优化影视产业扶持机制,尤其对优质电影创制、发行的大力支持。
其中,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任仲伦提到这两点:第一点是来自于上海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给整个创作氛围带来很大进步;第二,这几年在上海范围当中,集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电影企业。
"上海出品",意味着精品,这不仅体现在银幕与荧屏,也体现在舞台艺术上。最为人熟知的中国旋律之一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就诞生在1959年的首届"上海之春"音乐节上。当年,还是上海音乐学院学生的陈钢与何占豪一起,从越剧《梁祝》里捕捉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主旋律,把它纳入西方作曲和交响乐制式中。12-24下午三点,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兰心大戏院首次公演,担任小提琴独奏的俞丽拿年仅18岁。
当时的场景陈钢老师历历在目,“没几秒钟,掌声起来了,那时候掌声是不快不慢不轻不响,但是经久不息,那时候大家有赤子之心,想为中国交响乐填补空白,把中国故事用交响乐形式来表达”。
60年来,这只中西合璧的蝴蝶,从上海飞向了全世界。今年五月,《梁祝》将在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迎来首演60周年的大日子。
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感叹道,在新的时期我们怎样来创作符合当下新的时代,体现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希望新的《梁祝》这样的作品早点出现。
夯实码头,发展源头,去年6月成立的"长三角文艺发展联盟"更是实现了沪苏浙皖四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为市民百姓提供更丰富精彩的文化享受。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尤存表示,“我们做强做大长三角的文艺资源,资源整合、创作联手、项目共建、还有队伍,我们一起来培养。”
无论是具有60年历史的"上海之春",还是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上海美术大展、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等,一个个文化品牌,让各方创作力量集结碰撞,不断推动上海的文艺创作从高原走向高峰。
上海文联主席奚美娟认为,文艺家最后就是用作品来说话,就是应该助推年轻人成长,助推优秀作品呈现 。
过去的这些年里,上海的文艺界,拧成一股绳,不断推陈出新,拿出了一部又一部好作品,努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上海文艺界将"更紧密地团结 更勇敢地创造",凝聚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为市民百姓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艺体验。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周滢 章海燕 编辑:小真)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