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党的十八大第一次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纪录片《十年逐梦路》第二集《万物生长》讲述了人与万物生灵和谐共生的故事。
2016年,从青海果洛玛多县退休后,公保将全部心力投入保护草场。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它孕育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但高原的生态系统极其脆弱,很多人将草场退化的原因归咎于高原鼠兔,因为它们不停在草地上吃草,打洞,而且繁殖速度很快。
公保从小就见牧民在草原上灭鼠。人们曾通过向洞穴投药的方式来控鼠,结果鼠兔是没了,但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也没有了。藏狐、老鹰、甚至雪豹和棕熊因没了吃的接连死亡。
退休之后,公保开始生态控鼠,他为高原鼠兔的天敌藏狐打洞穴,让藏狐回到鼠兔集中的草原。公保说,“动物的事情让动物来解决,自然而然就是良性循环。”公保说,一家子藏狐可以管住2000亩草场的鼠兔。于是,三江源核心区的120万亩草场,鼠兔得以控制,生态得以平衡。在公保的世界中,高原生态就是一幅拼图,动物、植物和人类最终会拼成一幅完美的图画。
李仁培没有想到,擅长航拍技术的他会有一天要24小时用无人机追踪大象。事情就是两年前那场著名的“象群北移”。一群野生亚洲象走出了栖息地——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始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云南省启动了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专项工作,李仁培成了一名“护象人”,大象到哪儿,他所在的特警支队跟随到哪儿。
陪伴象群的这一路不轻松。大象会和无人机“捉迷藏”,偶尔也会想去人口密集的村里逛逛。因为野象有一定的攻击性,要保护大象,也要疏散群众。整个过程中,李仁培成了大象的“超级粉丝”,摸清象群的生活习性,了解它们的饮食习惯,像关心家人一样关心它们。最后,当大象离开他的管辖区域,他竟舍不得了。
77岁的李春如住在鄱阳湖畔一个小岛上,这里是亚洲最大的候鸟栖息地。不仅数量多、栖息时间长,而且多罕见珍禽。李春如曾是一名医生,有20多年临床经验。上世纪八十年代,栖息在鄱阳湖畔的病伤候鸟非常多,于是他开始保护候鸟。2011年,李春如买下了村里已被废弃的村委会,在原址修缮、盖起了一层60平方米不到的平房,用作建设候鸟医院,至今他已经救治5万多只候鸟。人们称他为“候鸟医生”。
他还为每只候鸟建立了病例档案,这是为了把救候鸟的点滴经验,留给后人做个参考,让世界的候鸟在鄱阳湖“有病必治,有病必医”。
1965年10月,不到二十岁的付志周到新疆支边。村民说:“沙进人退,地没了,人就得离开这里。过不了多少年,整个村庄都会被沙子吃掉。”从那一刻起,付志周下定决心,在沙漠里种树。
沙漠植树跟黄土地不一样,为了让树苗存活,付志周独创了一套植树养护的方法。将近40年的时间,付志周一家人在塔克拉玛干北缘、6000亩沙漠里种植了80万棵白杨树。一个人用一生努力筑起的一道绿色屏障。2018年,三北防护林工程40周年。75岁的付志周获得了“绿色长城奖章”。
12年前,申剑第一次潜水,海底的珊瑚礁和丰富的海底生物令他着迷,他说,“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一样经常梦见自己会飞,但在海里真的可以飞。”2年后,他再回到那个潜水点,意想不到的是,那让他魂牵梦萦的地方,已是荒芜一片。因为人类活动的干扰,珊瑚礁没有了,生物也不见了。从那时起,申剑就在思考能为海洋做什么。
2017年,他与几个同样热爱海洋,热心环保的朋友成立了海洋环保项目“亿角鲸”。他成为一名海洋生态的科研工作者。为唤起公众的环保意识,申剑和志愿者在全球12个海域录下海浪的白噪音,制作成音乐装置。他说海洋的声音有治愈人心的力量,让人们从喜欢到了解,继而行动。申剑一直在寻找有趣有创意的一些方式,来告诉公众,海洋离我们很近,海洋有多美。
2019年,“亿角鲸”成为中国珊瑚保护联盟成员,与广东海洋大学合作,在深圳海域种植珊瑚。这就像植树造林一样,是海洋生态修复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他们还定期开启“海洋清理计划”,打捞海底的幽灵渔网和人类抛撒的垃圾。他们就是一群海底的梦想改造家,以点滴的行动改变海洋生态。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