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许鑫,是在榆林窟通往瓜州县城的公路上。每天往返2个小时、70公里路程,是敦煌研究院榆林窟所有员工的日常。这是一段身陷戈壁,连通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车窗外,正是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远处扬沙成烟,榆林河流过,峡谷里穿堂而过的风沙掩映了落日。许鑫十分健谈,有极强的行动力。25岁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毕业,他不顾母亲反对,从兰州跑到瓜州应聘,如愿当上了榆林窟的讲解员。而这次与大城市的背道而驰,原点是小学开始,许鑫对敦煌壁画的痴迷。
“敦煌元素永远无可替代,它是墙壁上的博物馆,中世纪的百科全书。我们几代都用不完它的元素,它就是静态和动态相互交织的演绎!”许鑫在讲解敦煌壁画的时候,常常难掩内心对敦煌艺术的喜爱。而四年讲解员工作,让他对自己疯狂喜欢上的敦煌壁画愈加了解。“敦煌石窟艺术吸引我的一方面,就是在于它的色彩和线条的结合。那并不是我们在绢本画上看到的那种俗世的美。在敦煌石窟当中几大色调:绿色调、红色调、蓝色、黄色。如果搭配不当的话,整体会是很俗的一种颜色。尤其是绿色和红色!但是,我们敦煌石窟当中,比如像我背后的这张榆林窟25窟的《观无量寿佛》经变,你看它里面出现就是绿色和红色。但是当时人们调和颜色不会直接使用纯度非常高的、纯粹的矿石颜料。他会调和一些中间色调,让这个画面变成高级灰的状态。而这种高级灰的状态是我们现在设计上面,最推崇的一个趋势。然后,它的线条也很完美。虽然,每个线条的表现方法不一样。西魏时期的褒衣博带,北魏时期的粗犷线条,唐代线条达到一个顶峰——自由豪放,五代宋可能线条稍微有一点减弱,但是在西夏就是我们榆林窟的几个洞窟上面,包括莫高窟的元代窟,达到了线条使用的顶峰!”
许鑫在敦煌研究院榆林窟工作已经快四年了。他平时的工作,主要是为游客讲解敦煌石窟艺术。讲解工作之余,他会花大量的时间临摹壁画、复制洞窟的塑像,此外,他也和朋友合作,开发一些敦煌元素的文创产品。许鑫很热衷于和窟粉互动。他但凡发现和敦煌石窟文化相关的,有趣的内容,就会发微博、刷朋友圈,和窟粉互动。有段时间,敦煌研究院的年轻人之间流行起晒撞脸照,许鑫也加入其中。“其实,在我们敦煌研究院,现在有很多,都是跟我年龄差不多大的80后、90后的职工。包括保护人员、包括我们讲解员在内,也会“苦中作乐”。我们有时候在洞窟就突然发现,某一刹那,洞窟当中有一些千年之前的塑像,比如一些初唐和盛唐的塑像,怎么看怎么觉得面熟。比如,我们的‘322洞窟’里面的那个天王,怎么那么像《武林外传》里面的邢捕头!还有一个洞窟里面的塑像,竟然撞脸了胡军。我们就翻拍书上的图片,或者把数字敦煌图片截图发到网络上。结果,很多网友都说:真的太像了!当你在洞窟里面看到实地的游客,和洞窟当中的人撞脸之后,人家也会觉得自己还挺幸福的!”
如果“撞脸”是许鑫工作上的小乐趣,那立志恢复328窟原貌,应该要算他的大志向了。“论感情方面,我小时候很喜欢(莫高窟)45窟。一般了解敦煌石窟艺术的人,都会知道这个洞窟。因为这个洞窟里面有非常绝美的那身菩萨的塑像。但是,现在我越来越喜欢的是(莫高窟)328窟!因为328窟作为一个普通洞窟,普通游客都可以看到,而且每次讲解员都会讲到。里面有一尊塑像,在1924年,被华尔纳以70两的银子的价格买走了,从王道士的手中。至今,我们去看那个地方,塑像的原址所在地,只有一个坑。所以,我现在计划把那个塑形给它复原回去!因为,我现在做塑像比较多。我就非常希望能让这个洞窟和塑像可以合璧,成为一体。我就是想让真正去了很多普通洞窟的普通游客,能够看到这个洞窟原来的塑像,看到塑像和洞窟一体是什么样子!”目前,“复原版”供养菩萨已经翻制成功,进入打磨阶段。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陈瑞 编辑:爱华 石窟内部影像资料来源:TBS纪录片《世界遗产》、浙江卫视《中华好故事》栏目、数字敦煌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