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潮涌动的城市中,总有一部分家庭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主动提出或申报自己的困境,因而无法得到及时帮扶。如何找到这些“沉默的少数”,上海正在创新试点通过数据跑路的方式,主动发现、主动救助、精准帮扶。
上海长宁区华阳路街道的救助顾问姜胤这两天正为小朋友可可四处张罗学习画画的事。上四年级的可可,父母都不在身边,和外公外婆相依为命。去年,外公也不幸离世,可可全靠外婆微薄的退休工资抚养。但可可和外婆并没有主动求助过,救助顾问是如何找到他们的呢?
长宁区华阳路街道长一居委会社工王斌告诉记者:“寒假前,我们有一个未成年人大排摸,是通过‘社区云’系统,从里面发掘了一些系统民生标签,比如低保、困难人群、低收入家庭,通过索引,在系统找到这些家庭。”通过大数据比对,长宁区民政局发现了可可这个“沉默的少数”,随后,华阳街道救助团队上门核实情况,确认可可符合本市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政策的申请条件,为她申请了每月1900元的生活补贴和医疗、教育等救助措施。
而在上门走访中,工作人员又得知,可可此前一直在长宁美校学习画画,但因家庭经济原因准备中断学习,长宁区华阳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社会救助负责人姜胤很快帮她对接上了长宁美校,美校中山校区副校长尹嘉瑶得知情况后,表示“非常愿意帮助这个小朋友,目前已全免了学习费用”。
“社区云”+长宁“困难群众救助需求综合评估系统”和致困因子评估,能帮助政府尽快为困难群体“对症下药”。其中,区级“救助类”标签就有29个,通过这些标签的组合,能实现对困境人员的精准画像,哪怕他们自己没有开口求助,工作人员也能找到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帮扶。“从物质、教育、健康、就业状况、社会支持、社会融入的能力等6个维度、10个指标来评定个人以及家庭情况的程度和情形,能更加精准的给予到一户一策的方案。”长宁区民政局周佳捷介绍。
60多岁的郭老伯也是这样通过系统排摸被找到的。居委会在排摸辖区内独居老人时,发现郭老伯同时符合好几个标签:低保、残疾人、两劳释放人员等,这引起了社区救助顾问的高度关注,他们随即上门了解郭老伯的情况。长宁区华阳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救助顾问、网格长叶青回忆:“之前来的时候,他房子没有采光、电线私拉乱接、甚至连站的地方都没有。”
经过救助需求综合评估,郭老伯在收入、居住、教育、就业等指标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困境。在经过详细了解后, 救助顾问为郭老伯制定了一套“组合拳”帮扶措施,不仅为他办理了特困供养认定,消除了郭老伯最担心的养老之忧,还对接社会资源为他进行室内改造,联系了两新组织“圆梦微心愿”项目,为他更换了一批新的生活用品。阴暗潮湿的小屋焕然一新,郭老伯还养起了小乌龟和绿植,家里重新有了生机。郭老伯高兴地说:“现在生活放心了,国家照顾我。”
第一时间发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是实现兜底保障的关键。在社会救助的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民生数据壁垒被打破,通过数据“多跑路”的方式,尽可能在困难人群陷入困顿前,就提前发现,并提前介入、精准帮扶他们。“实现了社会救助从被动施救到主动帮扶的跨越、困难群体政策全覆盖,做到应保尽保、应享尽享。”长宁区民政局周佳捷表示。
截至目前,长宁区已完成线上困难群众数据分析6210人次,筛选全区高度困境763人、中度困境4230人、低度困境877人。找到人、找准需求都不是目的,最终还是要将实实在在的救助送上门,打通救助帮扶“最后一公里”,让社区治理更加有温度。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李怡 摄像:李刚 编辑:由由酱)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