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昨天(12-24)24点,上海累计接种新冠疫苗2051万剂次。对于这场构建全民免疫屏障的硬仗来说,疫苗就是这场战役中最基本的物资。也许接种疫苗的市民,并不知道小小一盒疫苗的背后,有着一群人的日夜坚守。看看新闻Knews记者蹲点接种集中点,记录下了疫苗背后的争分夺秒。
5月7号晚8点,位于上海宁川路上的这个疫苗集中接种点,自去年12月底开设以来,办公室就24小时灯火通明。39岁的长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普陀区集中接种点机动队队长胡世诚和他的流动接种“大巴”刚从园区回来,没来得及喝口水,就忙开了。
“科兴苗没了,明天预约量是2000支,你紧急帮我调点苗好吗!”为更好地方便居民接种疫苗,普陀的12支疫苗机动队,2辆流动接种大巴,每天奔赴在商圈、居民区和办公楼宇,晚上回到这里,为第二天接种做准备。所以再晚,胡世诚都会电话“骚扰”区疾控要苗。
这边刚挂电话,办公室那头又传来铃声。
“回来了,另一辆机动队回来了!”
“是这辆车吗?”
“是的。”
大巴内留存的疫苗需要在集中接种点入库,疫苗有严格的温控,工作人员脚步飞快。一批批苗按批次码齐,用橡皮筋一箍,以最快的手速入库,再贴便利条写批号。负责人张玲和冷链管理员史艳,对每批疫苗,如数家珍。“这就是武生的苗的批次,那这里就是北生的苗,你看是不是完全不一样,然后所有疫苗都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发放。”
5个月前,史艳和张玲分别从各自的单位,火线支援集中接种点。每晚,她们都要清点疫苗数量,上传数据,如果疫苗存量不够,由区疾控统一向市疾控申请,再由国药车辆进行配送。为确保接种点24小时有人职守,熬上一整夜,已是常态。
“明天早上上班比较早,就尽快休息吧!”忙到接近十一点,史艳已经连续三个晚上没有回家睡觉。5月8号晚上,史艳又等候在冷链室,她收到消息,疫苗将会在次日凌晨送达,所以早早来做准备。由于国药的路线、配送点位不同,每次接苗时间就像“开盲盒”。“就比如有可能就是凌晨接了一批,半夜三更又接了一批,都是很晚的。”
凌晨12点刚过,一记铃声打破寂静,国药送苗师傅的消息来了,同时,还有车来收退回的疫苗。随着各个社区医院疫苗开打二针,疫苗的需求倍增,原先送到集中接种点的部分疫苗需要退回国药,再由国药专车送往社区医院。
半个小时后,来收退苗的师傅率先抵达冷链室。此时,送苗的两位师傅也推着蓝色保温箱来了。“我朝里面推一点,你慢慢弄,时间撞车了!”
胡世诚等的苗,到了!
开箱后,接苗负责人需要核对疫苗全程温度是否符合12-24摄氏度的标准,此外还要核对疫苗的批号、有效期和数量,准确无误,才能入库。“二四六八,这里是一百,这里是五十,一层就是一百五!”
负责配送疫苗的杜师傅在和接苗负责人确认疫苗情况,他说,最忙的时候,全市一天要配送160万支疫苗,30余辆车、五六十名送苗人,一天24小时没熄火过。而今,随着疫苗普及,一天也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他们给自己起了外号“疫苗快递员”。“辛苦归辛苦,但快乐多了,这个是国家工程,也出自己的一点小小力量!”
疫苗入库后,史艳他们的工作还未结束,核对总量,标注批次,做齐表格,再累再困,每个数字都必须一一核对准确。史艳开玩笑道:“我的苗总算来了,哎呀,我等男朋友都没等那么久过,但等得是无怨无悔啊!”
5月9号早上8点,接种点迎来了第一批市民。而胡世诚也登上流动接种车,车里温度接近40度,他和身穿防护服的护士们一起,出发了。看着医务人员的辛苦,接种市民不住心疼:“这么热的天,一天要打多少人啊,,护士真的很辛苦!”普陀区人民医院护士长、宁川路集中接种点负责人张玲希望:“尽自己最大努力,完成全民接种的目标。”
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新冠疫苗接种战役中,有无数医护人员和疫苗运输保障人员的付出,同样也离不开每个市民的积极配合。目前,疫情仍在全球流行,新冠病毒传播的不确定性仍将长期存在,扩大疫苗接种人群,实现应种尽种,逐步建立免疫屏障,方能更好阻断疫情传播。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应冠文 孔权 编辑:周杰)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