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如此殷殷嘱托。
这句话,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映射着一座城市的使命,内里更包含着城市发展和治理的核心、逻辑和路径。
是的,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也为了人民。
无论是全力阻击疫情蔓延,还是常态化疫情防控,无论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公共卫生体系完善,还是“两张网”不断跃级,上海始终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凝聚起全市上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拼搏、善作善成的强大合力。
为迎接十一届上海市委九次全会召开,本报今起推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专题报道,从多个侧面聚焦新时代推进城市建设和治理过程中,上海不断夯实人民城市的重要理念,增强人民城市的发展动力,提升人民城市的治理能力,彰显人民城市的宜居魅力,也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南京西路沿线品牌商铺已基本复工。
南京西路,上海最知名的商圈和高端商务区之一,终日车水马龙、人流如织。仅静安区段约4平方公里范围内,就有数百个物理传感器,路面上“人、交通、环境”等治理要素成千上万,动态数据更以毫秒级刷新。如何在这些看似庞杂的元素和数据中精准把脉城市生产生活和日常运行?
依托“两张网”的迭代进阶,全市首个打破原有行政区划、横跨三个街道的南京西路商业街城运分中心建立起来,打造出一体化精细化管理指挥平台,让全要素、全天候、全覆盖、全过程的精细化治理成为可能——不仅“绣”出干净整洁的街区环境,更“绣”出能读懂人心的高品质商圈。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这,正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脚于城市治理的核心要义,它蕴含着治理的方向、主体、标准,更内含着一种方法和路径。
上海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敢为天下先的劲头,加快推进“两张网”建设——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把人民群众的向往作为城市治理的方向,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城市治理的追求,把人民群众的痛点作为城市治理的重点,把人民群众的感受作为检验城市治理成效的标尺,让人民群众在提升城市治理能力与水平的创新探索中真正获益。
更高效、更便捷、更精准、更智慧的“两张网”,相互联结彼此赋能,为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更牵引着一系列改革迈向深入,为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际大都市夯基垒台。
抱以敬畏心,赋能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
还是回到这条终日熙攘的马路上来。干净整洁,是留给很多人的最直观感受。
做到这一点,不仅靠高频次保洁,更需要快速高效的反应机制和协同处置机制。依托跨街区指挥平台,网格内实现“全兵种力量配置”和常态化联勤联动机制,同时开发上线智慧保洁、智慧商圈等精细化管理场景,追求“精细极致”的管理新模式,打造“公共客厅”。比如,保洁队巡检间隙发生垃圾满溢情况,智能感应系统自动通过“一网统管”平台流转工单指令,保洁员最快三分钟完成处置。
城市是有机体、生命体,有其呼吸和脉搏,更有其节奏和规律。城市生活有多丰富,城市治理就有多复杂。
大城善治,需要抱以敬畏心,更要有一种云端思维,在尊重城市特质基础上,以全局视角统筹好城市中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以智慧之治应合、赋能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
浦东新区城运中心构建起城市运行管理和经济治理两大平台,在104个行业建设了风洞模型并开展监管。特别是新上线的经济治理平台,重点聚焦市场监管、硬核产业、金融服务、建设交通、农林牧渔等领域,针对市场主体的微观经济行为,加强动态监管、风险监管、信用监管、分类监管,从源头上及时发现、有效防范风险,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路灯、消防栓等1495万个城市部件、2.68万公里地下管线、5000多个建筑工地、1.4万多个住宅小区、3000多处历史保护建筑……全市层面,围绕治理要素一张图,一个庞大的城市“数字孪生地图”应运而生,将城市治理的客体、主体和内容,全域全量数字化并上载到地理信息系统。依托于丰实数字基底,一系列应用场景得以开发,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监管运转体系也得以构建,24小时推演问题解决最佳方案,解决城市运行中的突发与难点。
“一码万能”背后的“管用爱用受用”准绳
本月,一个覆盖万余家沿街小店的“汇商码”在中心城区启用——标志着“两张网”互相赋能。
这个“汇商码”正是在企业“随申码”基础上加载新功能开发而成的多端口二维码,企业通过“扫一扫”了解政策及服务;监管部门可以掌握店铺各类营运及申报信息;消费者可以在线评价,提出问题及投诉等。未来还将加载在线支付、在线办事查询等新功能,实现越来越好用,“一码万能”。
目前,上海正在大力推进的“两张网”建设,同样需要“破圈”——通过数据这个核心要素,在“两张网”之间建立起桥梁和纽带,实现彼此赋能提升——在数据共享、资源整合、流程优化等方面互相借鉴,用“一网通办”积累的数据、经验和智慧,进一步助推“一网统管”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治理;反之,也以智慧的城市治理效能为继续提升“一网通办”蓄能。
特别在强调“两张网”相互融合、彼此赋能的当下,其核心逻辑更是清晰:就是要实现治理与服务的要素标准化、方式智能化、流程闭环化。
今年底,全市16个区215个街镇6077个居村委会,都将站上“云端”,所有涉及基层工作信息均可线上一键采集,无需单独开发应用、重复下发指令;居村干部既有权从统一信息库中下载信息,也有权及时完善更新数据;居民也可利用该平台表达意愿,参与社区治理。
此外,部分“一网统管”先行区3.0版构建起“算法超级工厂”和强大中台,让数据模块化、插件化、场景化,精准匹配新需求;而 “一网通办”则更新出超级终端,730余个便民惠企事项可自助当场办结。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大格局
人民,不仅是城市建设和治理的核心和初心所在,更是城市建设和治理的主体。
当下持续推进、不断优化的“两张网”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价值取向,精准回应人民群众对城市建设和治理的根本需求,坚持走群众路线,尊重和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形成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大格局。
比如,浦东新区城运中心率先开放“城市大脑”平台,打破体制“围墙”,推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平台建设,加强与人工智能企业、平台企业等合作,开发协同治理应用场景,努力做到应用一批、新建一批、预研一批、储备一批。徐汇区则广发“英雄帖”,一周内征集到各委办局、街镇及社会第三方围绕解决实际治理问题而申报的40个高质量应用场景,后续将跟进落实筛选开发。
全市层面,市城运管理中心围绕“高效处置一件事”加快形成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运行体系。“通过搭建应用平台,提供基础赋能工具,让市、区、街镇,甚至网格、社区、楼宇等,依托该平台履行治理职能,并根据内生需求开发出更多实际应用。”相关负责人这样表示。
今年,上海将继续把事关城市运行及市民生活方方面面的数据、系统汇聚集成,通过不断加载新功能,更好服务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也让市民在城市生活中有更精准的感知和丰厚的获得感。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