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昨天(12-24)《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正式施行,迷惑人眼的“生鲜灯”正式下架。不过,《办法》中并未特别提及照明设施的色温范围、显色指数等指标,也没有同步公布“灯光检测报告的国家标准”。由于缺乏具体灯具测评指标,到底该买什么样的灯换上,成了摆在商户和菜市场管理方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早,记者在位于静安区的昌化路菜市场看到,一个生鲜区亮着十几种各不相同的灯。这些五花八门的灯具多数是摊主自己选购的,至于换得合不合规,他们心里也没底。
为帮摊主解决“买灯”难题,有的菜场决定统一采购。这家副食品公司为旗下的18家标准化菜市场统一采购了一批灯具。不过这批白炽灯又被经营户和消费者“吐槽”。
今天(12-24),市场特意设立了一个试点摊位,安装了两盏40瓦的日照灯。既不改变真实色泽,也不显得一片冷白。工作人员现场拿同一块肉在两种灯光下测试,听听消费者的意见。
这种灯到底能不能用呢?菜场表示,下周一会请市场监管部门和区商务委上门测评,到时再作定夺。
菜市场里的一盏灯虽小,却事关民心民生。它一头牵着小本经营的卖菜人,一头牵着天天来买菜买肉的消费者。新规来了,比起一刀切、灯光非红即白,如何把落地工作做实做细,沪上不少菜市场已在摸索更具服务性的操作方案,在更周到、细致和温情的建议指导中,找到各方皆大欢喜的平衡点,让好政策真正惠民利民。相信这盏灯,不但有利于让食材回归本色,更能照亮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细微之处。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梁蔚浩 编辑:张博忺)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