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伏天的魔都马路边,如果看到一个长袖长裤、戴着围巾帽子、穿着皮靴、自带马扎画板的另类上海“老克勒”,不妨停下你的脚步,换个视角、跟着画家的笔触看看这座我们生长的城市——以钢笔速写的形式,记录上海老建筑,这是54岁的陆军坚持了四年的人生理想。“上海永不拓宽的64条马路,我已经画了百分之七八十了。”
不是科班出身,陆军自嘲自己只是一个与美术有缘“美工”,实际在多年前,陆军在展陈策划设计界已经很有建树,曾经是1998年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鲁迅纪念馆等重要场馆展陈总策划。为什么走出博物馆,却走上了街头?“不自由”让他在50岁放弃了事业,重拾了自己热爱的画笔。
2017年,陆军开始街头写生的时候正好50岁。最开始,对老上海充满感情的陆军是从自己长大、充满回忆的黄浦“外滩后街”开始画的。画着画着,有策划经验的他觉得这样不行,既然已经当作一件事情来做,就得有主题,或者成系列。慢慢地,陆军发现,画上海老建筑是自己最喜欢的题材,而上海永不拓宽的64条马路上,正集中了最具海派建筑风格的上海老建筑。“我画64条永不拓宽的马路,也是想表达我作为上海人,对这座城市的感情。马路上的人都是匆匆路过,你试过停下来三个小时好好看一座建筑吗?我们上海这座城市,还是非常值得静下来好好画一画的。”
为了完成写生64条永不拓宽的马路的目标,陆军不论寒暑,只要不下雨,每天带着马甲背着画板,出现在马路上。
愚园路系列在2019年就完成了,足足花了三个多月。
目前他正在创作的是武夷路系列。
静坐在马路上,听着夏日的蝉鸣,顶着梧桐的树荫,行人、车流、喇叭声,都是刺激创作的源泉。但陆军在街头写生中最喜欢的,是和路人的闲聊。
记者跟随了一次武夷路完整的街头写生,三个小时中,和陆军主动攀谈的有一位职业画家、一位城市摄影师、一位艺术家、街区老居民不下十位。都是陌生人,但每个人都很热情,聊天中既有对艺术的专业探讨,也有对建筑背后历史的趣闻。被画的老建筑明明没有说话,却能借由路人之口,对话一般告诉你房子的故事、人的故事、马路的故事。
64条马路系列已经创作了2000多张画作,但陆军自己手里保留的仅有400多张,因为百分之七八十的画,都当场被路人买去了,这也是陆军街头写生的一大特点,就是只买给马路上遇到的人。买画最多的一位华侨老太太,一次性就订了50幅;而最周欢迎的题材——武康大楼,陆军笑称“画一张卖一张”,甚至还在画,两个路人就发生了争吵,谁都认为自己先看到的,画应该卖给自己。
提到64条永不拓宽的马路系列结束后怎么办?陆军说距离目标差得还远,现在完成只是扫街性质的,接下来,他还要走进弄堂,走进这些建筑,房子里,每扇门、每扇窗,背后都有故事。“梵高一辈子也没有走出村庄,换个角度换一张画,都可以创作出那么多印象派作品,何况我们上海这么大的城市,画不完的!”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周昱 实习编辑:程赛麒)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