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伟大的事业往往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砥砺前行。
“还记得抗日战争时期,我在桂林逃难时,看到日本飞机盘旋在祖国上空狂轰滥炸的画面。从那时起,我就立志要为祖国设计自己的大飞机。”
88岁的程不时,为中国航空工业奋斗了一辈子。从清华航空系毕业,到设计“歼教1”,设计“运十”,再到看着 C919腾空而起,中国航空工业的每个历史节点,他都历历在目。
“中国直到上世纪60年代,都没有一架属于自己的喷气式飞机,当时有国外记者讽刺说,‘中国是一只没有翅膀的鹰’。”程不时回忆。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上世纪70年代初,程不时和一大批年轻人聚集到上海,参加我国第一架大型民用客机——“运十”的研制工作。他们把一个废弃的候机楼作为设计室,用夹板隔了几个空间,一借就是20年,后来地方不够了,还在一家飞机工厂的集装箱里工作过……时光荏苒,如今中国自主研制的喷气式客机ARJ21的商业运营迈上正轨,已经开始与海外成熟的客机制造商展开公平的市场竞争;C919国产大型客机成功首飞后,正在进行关键的适航取证;中俄联合研制的CR929宽体客机初步设计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新一代航空的奋斗者,接过程老手中的图纸,用自己的双手,推动中国民航工业重新起步,融入全球产业竞争与合作的新格局。
薪火相传的是一份事业,更是一种精神。
今年5月,中国商飞公司将最后一架“运十”飞机从宝山大场运到了浦东总装基地。上世纪80年代停飞后,这架“运十”一直停放在大场,随着中国商飞制造重心向浦东新基地转移,大家就商量着把老飞机和它下方一块写着“永不放弃”四个大字的纪念台一起搬到新基地。
“再苦再累,累到崩溃时,下班了看到飞机和那四个字,就觉得自己能撑下去。”一位“80后”中国商飞员工说。
更多时候,这些人不需要特别的言语激励,投入到心爱的事业时,他们自会进入“忘我”状态。今年,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镜头前,面对“每天睡几个小时”的提问,吴光辉笑答,睡眠时间有保证,睡眠质量也很好。但熟悉吴光辉的同事们却说,其实他经常“缺觉”,首飞前夕,和大家一起通宵试验是家常便饭,只是他自己根本没放在心上。
“永不放弃”和“忘我奋斗”,伴随着中国民机研制事业走过了艰难、坎坷、曲折的道路,支撑着人们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造就一项项重大创新突破。
而在民航工业重新起步的新时代,大飞机事业的从业者既埋头苦干,又放眼世界。
放眼看世界,同样是一种奋斗。C919成功首飞,是中国第一次站在世界民机产业的最高端,统筹全球资源、推动综合创新,其难度一点不比当年“集装箱里设计飞机”来得低。
新一代的中国民航工业人,10年前还曾与海外供应商对不上话,如今他们在全球化的平台上充分交流、无隙合作,让中国商飞成为一家赢得众多跨国巨头认可与尊敬的 “主制造商”。
陈迎春先后担任过ARJ21和C919两个型号飞机的副总设计师,如今他是CR929中俄远程宽体客机的中方总设计师。历经三个型号,他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民机研制经验,而其中最宝贵的,是视野和理念转变。“造大飞机,我们选了一条务实的道路,这也是与国际接轨的运作方式。”陈迎春总结10年来的心得体会。
今天,祖国的蓝天上,为了大飞机事业的奋斗没有片刻停歇。在试飞基地中,C919大型客机正在投入紧张、充满挑战的适航考核。
“我们今天的努力,是为了明天让每一位乘客放心。”中国商飞公司副总经理赵越让讲述了他的“奋斗理念”:
“当我们对自己研制的飞机的适航安全工作进行思考和评价时,要想到:我如何在法庭为我的适航安全工作辩护;当发生空难时,我如何回答记者和遇难家属的提问;当我签署了一个文件后,晚上睡觉是否踏实;我是否愿意让我的家人乘坐我参与研制的飞机?”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纵观世界民机产业发展史,主制造商往往在成长期还会遭遇长时间的高风险期。中国大飞机事业承载着百年航空梦,披荆斩棘,迈过了坚实的第一步,也正直面挑战,以奋斗者的姿态,迈出更为坚定的后续步伐。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