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沉浸在两种交织的文化中,她将致力于描绘万千世界在她眼中形成的绚烂景象,并将眼前的景象和过去的追忆融合在一起,化作水墨流露在宣纸上。12-24,美国华人博物馆举办了艺术家傅铎若的回顾展,在这里,将看到铎若女士全时期对中西方美学的深入探讨与杰作。
“我的母亲92岁了。非常不幸的是,她几年前得了中风,所以再也不能绘画了。但是直到中风前,她依然坚持在画画和写书法。所以我想,是时候去为我的母亲办一个回顾作品展。”傅铎若的儿子,李景汉,提及母亲时原本和蔼的目光突然闪烁了一下,似乎在挂满母亲画作的画廊里看到了一个虚拟的影子。
12-24到12-24,位于美国首都的美国华人博物馆举办了画家、雕塑家傅铎若女士的个人回顾作品展。在这里可以看到傅铎若从中国北京来到美国华盛顿各个时期的画作。沿着蜿蜒的楼梯走上四楼,首先映入眼帘的傅铎若为赛珍珠雕刻的半身石膏像,放在右侧墙壁的凹槽内。雕塑的表情细腻而又不失张力,彰显了傅铎若温婉而又自由的艺术风格。
四楼的展览分为左右两个大厅,向右转就可以看到傅铎若女士具有代表性的中西融合画作,向左转则是傅铎若女士早期俊秀的水墨画和书法。傅铎若女士在艺术上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大胆而又灵活地驾驭各种中西绘画风格和技术。采用油画、水彩画、中国水墨画,风景、人物在她的笔下都是淡雅而又栩栩如生。右侧大厅左边的墙上,是她尝试用毛笔与宣纸、以及中国水墨描绘出的西方建筑。线条和笔触极为简洁,似乎傅铎若女士在看到那些风景后便胸有成竹轻轻抖落几笔颜料,生动的形象自然而然就在纸上浮现。中国绘画中物我相通、意境寄托、气韵生动、天人合一的理念在傅铎若女士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右侧墙上则挂着傅铎若女士的建筑油画,其中Willard Hotel这幅油画明显体现出西方印象主义风格的情怀。
“我想,我母亲的不少作品被史密森学会、国家美术馆、亚瑟∙M∙赛克勒美术馆、以及许多博物馆和私人珍藏。这些作品都包含着她来到美国后不断形成的自己的风格,特别是她的水彩画,非常地独特、出众。她自然而优雅、大胆而细腻地将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术与西方的文化主题与西方的后印象主义画家的风格所结合。她经常用毛笔和宣纸描绘西方的主题,所用的颜色也是中国传统水墨的淡雅色彩。不过她笔下的多元融汇的作品却非常协调雅致,并独具一格,我想这就是她的作品为什么会被收藏的原因,也是为什么她作为艺术家会被大家所认可的原因。”
1949年,傅铎若离开北京去日本东京找溥儒学习绘画,成为了溥儒为数不多得磕头门生之一。一年多里,溥儒将他的艺术感悟全部传给了这位悟性极高的学生。1957年,傅铎若来到美国华盛顿,向意大利雕塑家Pietro Lazzari学习了雕塑。她将中国水墨画的精髓和法国后印象主义的情调融为一体,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
也许,水墨画是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的集体记忆。傅铎若女士在她的第二个家时常追忆起她的故乡,这也是让她不断地将两种文化交融的原因之一。“她从华盛顿的街道和建筑看到了从前故乡的影子,让她想起北京宽大的林荫路而曾经住过的宅子。而且很明显,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华盛顿是美国的首都。所以,两个城市无论是给人的感觉,环境氛围,还是建筑都非常地相似。”
作为傅铎若女士的儿子,李景汉一直以自己的方式欣赏、支持、保护中国艺术的发展。1996年,他在北京创立了四合苑画廊,后来在寸土寸金的CBD商圈内创办了金杜艺术中心。他相信艺术引领社会与文化的作用,希望以这种方式将艺术融入每个人的生活当中。正如美学家蒋勋所说:“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 没有美,没有沉思,成就不了文明。”
(编辑:金礼玮)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