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主播探索过的“废墟”成为新晋打卡地、原本完好的门窗被人打碎、用各种道具营造恐怖氛围……城市废墟探险原本是部分人对城市未知面的好奇和探究,但发展至今,却成为了一群人吸引流量和打赏的“狂欢之地”。
记者在多个社交网络平台上搜索发现,以废墟探险为名目的直播或视频不计其数。有视频显示,在一座废弃的居民楼内,满地的垃圾碎片随着来人的脚步吱吱作响。镜头上移,男子用手电筒聚焦废弃物开始一一介绍,氛围诡异。而在另一个播放量超过500万的所谓探秘废墟视频上,博主配上诡异的音乐,穿梭各个房间,还不时使用“这是什么、好诡异啊”等夸张语言。
近来,随着“城市探险”在社交软件上的爆火,标榜着探索城市未知“B面”的废墟探险项目逐渐有了市场,并催生了多名以此为主题进行内容创作或探险直播的博主、主播。但这些废墟探险类直播,在“勇敢”、“刺激”的标签下,却暴露出不少问题和风险。
在这类直播中,地点往往是废弃医院、监狱、厂房、实验室等,有的主播专挑晚上去,文案多为灵异都市传说,而有的主播打着“探险”之名,实则刻意烘托恐怖气氛,甚至用音效或提前设置道具来吸引眼球;还有主播为了博取流量,走低俗路线,刻意选择废弃的夜总会、废弃酒店客房等进行所谓探秘。
类似的直播对于社会和公众而言到底具有怎样的危害?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在废弃的危房工地、厂房等地进行所谓探险直播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不仅危害到主播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可能危及其他人的安全。在流量“指挥棒”下,如果主播获取了流量,就会吸引更多的人去拍摄,甚至把这种非常危险的地方变成了所谓的网红打卡地。因此,没有任何警示标注的直播本身就是一种教唆,是一种违法行为。其次,一些探险直播涉嫌侵扰他人的正常生活。某些废弃场所其实还有人居住,某些主播上门骚扰,甚至还把当地居民当成“鬼怪”来进行渲染,这种行为严重的话属于寻衅滋事的范畴。此外,一些主播甚至自编自导安排人去扮演鬼怪,以获取流量和打赏,这种行为则属于欺诈。
除了在内容上涉嫌违规,废墟探险的背后还存在其他的问题。比如,这些废旧建筑往往是有产权单位的,上了锁或有封条,主播们翻墙或破窗而入,涉嫌擅闯和破坏,有违法风险。另外,探险的场地大多是废弃的建筑,不少建筑还是危房,直播时,容易遇到危险。而主播携带的灯光、烟雾道具等装置,也有引发火灾的可能。朱巍表示,这种直播极具破坏力,在视频里直播破坏或作为道具提前破坏,这都属于破坏他人财物的行为,严重的话也属于犯罪行为。
事实上,为规范网络主播行为,我国已出台多个法规,对如何正确引导主播行业作出了明文规定。
去年6月出台的《网络主播行为规范》就规定,对于需要较高专业水平(如医疗卫生、财经金融、法律、教育)的直播内容,主播应取得相应执业资质。另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要求,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应当采取措施,防范和抵制制作、复制、发布含有可能引发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为和违反社会公德行为、诱导未成年人不良嗜好的和其他对网络生态造成不良影响的内容。
那么,在这种“紧箍咒”下,网络直播违规行为为何屡禁不止?该如何从源头上规范并对违法行为进行打击?对此,朱巍表示,一般情况下,很多用户觉得网络直播造假可能没有侵害到自己的权利,举报的人比较少。而没有人举报的话,这样的不良视频很容易就在互联网上流传。其次,对这类探险直播视频,没有人去证明其真伪,互联网平台没有办法或者很难对其采取必要的措施。此外,不少涉嫌违规的博主或主播会主张其发布的视频实际上是表演,视频里出现的房屋、人物都是道具,都是表演有剧本的,而对这样的表演行为在互联网上没有明文规定要直接禁止,这些都成为违规网络直播或视频的治理难点。
“废墟探险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面向公众直播会带来一定的模仿效应,一定要加强对主播行为、内容的规范和引导。”朱巍建议,一方面要畅通用户的举报体系,落实直播实时巡查机制;另外一方面平台可以事前与主播约定提示义务,事中通过技术手段对直播内容进行监管。同时,要对直播间里靠骗靠违法行为去获取流量的主播以及背后的机构,应当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加大惩罚力度,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违约违规责任。
(看看新闻Knews编辑:崔信淑 李荣康 张蕴昆)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