镊子夹着珐琅对着图纸一丝一丝掐着花纹,正在专心创作的陈徐奇说,掐丝珐琅的工艺没有机器可以替代,必须人工一点一点完成,做完基本造型通常需要一年的时间。这位“80后”上海工匠、海派珐琅非遗传承人,正用年轻创新的审美创意和踏实朴素的传承匠心,让600多年历史的珐琅工艺走近消费者。
上海非遗海派金银珐琅器的制作技艺可以追溯到开埠为通商口岸的时代,前店后工厂模式的银楼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不断接制海外订单的过程中,海派珐琅应运而生,陈徐奇已经是这项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
珐琅工艺,因其极低的成品率又被称之为“遗憾的艺术”。陈徐奇和工匠团队在美学创新之外,还引进精密计算等前沿技术,致力于为珐琅烧制打造一个更稳定的物理环境,提升作品的稳定性和成品率。而这背后,是团队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在几百次的失败中总结和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的工匠精神,不断地打磨之后,我们希望这份工艺能成为不再遗憾的艺术。”
传承和创新始终是工作室创立的初心。陈徐奇说,他们正在致力于让海派珐琅的工艺在未来走向大型的城市雕塑和装饰画,在这座孕育它的城市中,让更多人了解它。“我们将把古老传下来的技艺结合现代艺术和美学的知识,以及和时代的触及相融合。守正创新、不忘传承!”
关键帧:
色彩耀眼,叹为观止。
百年技艺,守正创新。
编辑: | 杨光 |
通讯员: | 李蔚欣 |
责编: | 高海宁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