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张玉花因在街面流浪被送至上海市救助管理二站。聋哑的她无法说清自己的名字和身份,也不会写字,几乎无法提供任何有效信息。多年来,二站运用各种甄别手段为她寻亲,但线索有限,信息单一,始终没能确认她的身份。
为了帮助受助人员精准寻亲,二站与上海公安携手,采集站内所有受助人员血样入库。今年初,一通电话带来了喜讯——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刑侦支队在比对中发现,张玉花与一名河南籍女子血样比对成功,两者或存在亲缘关系,基本能够确认,张玉花为对方母亲。随即松江公安与二站取得联系,双方经过反复核查,并与家属积极沟通,最终确认了张玉花的身份信息。
12-24,在这个爱意满满的日子里,张玉花的两个女儿连夜坐火车从老家河南兰考赶赴上海,在公安干警和二站工作人员的共同见证下,与阔别18年之久的母亲重聚。
在窗口见到母亲缓缓走来,大女儿早已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是她!是她!是我妈妈!看她走路的样子我就能认出来,她走路跟旁人不一样!”仅仅是走下四层楼的等待,在这一刻显得格外漫长,终于见到母亲的那一刻,大女儿早已泪盈于睫,她冲上前去紧紧抱住了妈妈,轻轻抚摸着母亲的脸颊,哽咽着问:“妈妈,你认识我吗?我是你闺女!”虽然张玉花不能言语,但她也用手比划着,用表情诉说着这十几年来的心里话。
大女儿告诉工作人员,母亲早年一直在老家兰考生活,某天因出门寻找姥爷,不慎迷路走失,全家人得知后心急如焚,多年来一直在寻找她的下落,“我们也想尽办法一直在找她,村里贴过寻人启事,也发布过视频,我还加了好多寻亲的组织,但怎么都没想到她会到上海来,还在救助站里被照顾的这么好,真是谢谢你们了!”
谈及张玉花在站的生活,工作人员向家属展示了张玉花的动手“成果”,热衷于打毛衣的张玉花可是站里的编织小能手。或许是触景生情,女儿也向工作人员说起了母亲关于“织毛衣”的往事。“以前家里条件没那么好,妈妈就自己去学织毛衣,然后把旧的不穿的毛衣拆了给我们织成新的,我小时候有好几件妈妈给我织的毛衣,一直留到现在,也算是个念想,总觉得妈妈会回来的。”
珍藏的毛衣是记忆深处的情感寄托,而对母亲的思念却是日复一日的朝思暮想。在这样一个明朗的晴天,岁月这杯醇酒给了这个家庭带来了另一种芬芳,女儿们穿越时光来到母亲面前,送上一束绽放的红色康乃馨。“妈妈,希望你以后的生活能像花儿一样美!”
(实习编辑:李静怡)
编辑: | 冯家琳 |
责编: | 沈雪颖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