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大地的矿藏,经过复杂的提纯白银,折射出自然深处一道静谧、纯粹的光泽,映照着世间万民的蓬勃贸易。它以银锭的姿态出现在中国货币史上,一个长达500年的白银时代悄然来临。
银锭是中国白银的一种传统货币形态。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吴旦敏介绍,中国并非是一个产银非常多的国家,在明代晚期以后,白银逐渐成为通行货币,是全球贸易给了它一个重要的契机。
古代中国,铜币长期居于货币体系的主要位置,但金银并没有缺席。起先,白银主要用于国家财政收支、国库储藏,及至宋代,才逐渐加入了通行货币的行列。
在唐代,白银开始具备了一些货币功能。而在宋代尤其是南宋时期,大量的白银用在了大宗的贸易或者远程的海洋贸易当中。
银锭一开始被称作银铤。“所谓的‘铤’就是一种用金银铜等金属材料做成的一个长板型的形态。南宋时期的银铤,是一个两端弧首、中间束腰的形状。”吴旦敏介绍说。
这件明代草价银,是为京城御马监(或光禄寺)运送粮草所折银锭。明代赋役改革以折银为主要形式,草价银是马草折银的一种称谓。这件银锭见证了明代田赋折银与白银货币化逐渐铺开的过程。
明代万历九年,“一条鞭法”的发布实施使得所有赋役、赋税都要用白银来缴纳。这为白银在民间普及提供了一个前提和法令支持。
明中叶以后,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发达的海洋交通勾连起东西半球,来自域外的白银通过贸易进入国门。
物产和货币跨越国境,在世界市场中运转。那是一个以白银衡量的财富对话的世界。伴随着海量商品的出口,世界范围内的白银源源不断地向中国汇聚。白银也在明代完成了货币化进程,并在此后开始了更丰富的形制演变。
“从明代中晚期开始银锭的腰线就变得越来越短,以至于到了清代几乎就没有腰,而形成元宝状、马蹄状的形态。”吴旦敏介绍,银锭必然会向越来越容易携带,越来越容易使用以及越来越方便的趋势去发展。
时至今日,白银已不再是广泛流通的货币形式,但依然闪耀于时间的长河里。在公元1800年前的两个半世纪里,中国凭借出口贸易顺差,成为世界白银的密窖。
“南海Ⅰ号”的南宋沉船上,近300公斤的银锭遗存,讲述了它的辉煌与传奇,曾经深刻介入世界货币史的白银,在中国贸易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缔造了庞大的白银帝国,并由此汇入了世界贸易的历史洪流。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琳琳 编审:邢维)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