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上海如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管理新路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去年11月考察上海期间,他把深化社会治理创新作为对上海提出的五方面工作要求之一。今年11月2号到3号考察上海期间,总书记再次要求上海推动城市治理的重心和配套资源向街道社区下沉,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情办好。
一年来,上海始终牢记总书记的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方面加快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同时用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今天的《践行嘱托一年间》系列报道,请听上海电台记者俞倩、代灵发来的报道《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去年11月6号,习近平总书记在虹口区嘉兴路街道考察时,指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要及时感知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加以解决。在市民驿站里,看到几位年轻人正在交流社区推广垃圾分类的做法,习近平和他们进行了交流。
“习近平:都是利用什么时间来开展活动?
年轻人:我们都是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来。
习近平:这个完全是志愿的。
年轻人:我们觉得在社区参加公益活动对年轻人是一件非常时尚的事情。
习近平:很好、很好,现在具有这样的理念,这个就是时尚的。”
垃圾分类看似小问题,事关大文明,本质上是社会治理的一部分。上海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能够立竿见影,非常重要的依托就是“最后一公里”强大的动员力和执行力。党建引领,居民发动,志愿者劝导,各个小区都有自己的高招实招。尤其是推进撤桶,推行定时定点投放要获得居民的认同,更是要在自治、共治上下功夫。松江区高家社区居委会负责人韩莉峰说,他们就是制定出投放点设置标准,具体点位由居民投票选择。
韩莉峰:“首先要符合300到500户一个点位,要比较远离开居民的窗户,符合我们物业保洁操作空间,还要符合我们居民投放时候的方便程度。”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一大批高科技手段,正为垃圾分类保驾护航。在浦东新区航头镇,每个垃圾桶都贴有芯片,全部实名认证,每家每户每天垃圾扔了多少,分得好不好,大数据平台上一目了然。
航头镇城运办公室主任吴平介绍: “我们右边的这个评分一般都是良和优,如果说连续几天差,这就出现异常了,是因为没有分类,还是外来人口没有掌握分类知识,我们就精准地到户宣传。”
目前,上海湿垃圾日均清运量超过9000吨,全市1.2万多个居住区垃圾分类达标率超过80%,均大大好于预期。“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由此再一次显示出了强大的能力。这一年来,上海各级城运中心不断迭代升级,不仅是“大脑”更聪明,终端分布更广,最重要的是把分散式信息系统整合起来,提高综合效能。闵行区梅陇镇探索将社区、街面、楼宇、园区等区块纳入同一管理网格,实现协同治理。镇网格中心副主任丁峻介绍,通过街面上的红外感知传感器,跨门经营、乱扔垃圾等行为一出现,信息平台上就能迅速反应。
丁峻:“它一个摄像头可能是管到5到7个这样的店铺,垃圾只要扔出来,我们马上就可以看到有一条报警,是哪个商铺扔出来的出来的,什么时候扔出来的。”
大脑不断升级,四肢也要变得更有力,不然发现了问题,解决不了,毫无意义。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探索将过去分散各处的市场监管、城管、房办等多支力量集中到一幢楼里集中办公,遇事需要协调,楼上楼下一跑,直接见面商量。市场监管所负责人吴炯说,有了房管办等部门的协助,他们查处无证无照餐饮,抓手一下子变强了。
吴炯:“有的时候一房东、两房东这样转,造成我们查得不是很明确,但是通过房办直接从房源的信息去查,直接把实际经营主和房东全部约谈过来。”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是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办好民生实事,在资源下沉的基础上,要找准服务群众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实施服务供给侧改革。总书记本月2号考察的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就在不断扩充集事务受理、生活服务、文化交流、社区共治等功能为一体的服务内涵。虹桥街道党工委书记胡煜昂说,作为境外人员高度聚集的区域,他们的需求同样被细致地考虑到。
胡煜昂:“有2.28万是境外人员,我们在这里就专门设立了一个叫“三站合一”这一个是外专局、人社局,对人才服务的,后面那个境外人员和移民服务站是为境外人员服务的窗口,让他们工作生活在上海就更加便利。”
城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本月2号到3号在上海考察时指出,要扭住突出民生难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上海正紧扣“老小旧远”,以最大的努力办好民生实事,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