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市民的印象里,2016年,随着楼市的火爆,上海的住宅用地出让也是高潮迭起。多幅地块的楼板价甚至超过了周边住房的成交价。不过最近,这些曾经的“地王”日子却不好过。
毗邻宝山顾村公园的这幅住宅用地,12-25出让,以起拍价四倍的58.05亿高额成交,创下当年的一项纪录。不过记者最近路过那里,发现地块的开发进度迟缓,两年了,地基都没打好。
获得土地后,多数开发商都会选择加快开发速度,以期快速回笼资金,为什么这个项目的进展那么慢呢?业内认识给记者算了笔账:
当年这幅地块的成交楼板价约为每平方米3.7万元,和当时周边的房价持平。也就是说,只有卖到每平方米6万元以上,这个项目才有盈利的空间。可是两年过去了,市场波澜不惊,与地块一路之隔的次新房,目前挂牌价格也就是每平方米4万元。也就是说,如果这处楼盘现在建成入市,开发商必然赔本。
无独有偶,中兴路上的这块宅地当年是上海土地市场成交楼板价最高的地块,达到了每平方米10万元。但是两年过去了,周边二手房单价还不到10万。所以,这个项目也在慢腾腾地打地基。开发企业相关负责人坦言,项目最快要明年才能入市,首批房源不排除“成本价”销售的可能性。
当然,也有开发进度快的。富长路上这个项目,两年前拿地成本为每平方米5.3万元,而现在,周边房价最高也就是每平方6万元左右。眼看即将进入销售阶段,如何定价成了开发商的“燃眉之急”。定太高肯定没不出去,定低了等于亏本销售。销售人员坦言,最终的定价最多也就每平方米6万多元,只能勉强保本。
按照业内的正常情况,一个项目从拿地到入市,周期通常在一年左右。而公开资料显示,在2016年上海出让的商品住宅用地中,溢价率超过100%的有25幅。两年过去,已经入市销售的却屈指可数,主要原因就在于,当年的开发商对楼市的预期太高了。
上海中原研究部高级分析师卢文曦分析说,目前市场的成交量相对来说偏弱一些,甚至二手房还出现了小幅跌价的状况。现在这个价格没有达到原先拿地时候的预期,不排除开发商采取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
采用拖延战术、拉长开发周期,期待着市场发生变化从而解套,确实是不少开发商的如意算盘。但业内人士指出,这样的做法也是把双刃剑——企业前期投入的大笔资金无法快速回笼,还要承担额外的资金、人力等成本,并非谁都耗得起。更何况,在坚持房子是用来住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下,上海房地产市场调控不会动摇也不会放松,短期内市场的格局不会改变。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朱正炎 摄像:高岭 李连达 编辑:曾小真)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