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关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揭示了未来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主要有:生产资料社会占有,有计划调节社会生产,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消灭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等。这些思想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基础。
新中国建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努力探索出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关于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理论,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理论,关于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的理论,关于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理论,关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等等。这些理论成果,不仅有力地指导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也丰富和发展了人们对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
1、丰富和发展了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认识
恩格斯曾经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为基本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实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历史性结合,创造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新形态或新模式。具体来说,在所有制结构上,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经济运行上,把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与强有力的政府调控相结合;在对外开放上,把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同独立自主相结合;在经济发展上,形成了以五大理念为核心的系统的发展思想;在制度实现形式上,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型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体制机制。这些深刻的变革,体现了时代和实践的要求,赋予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新的内涵,使社会主义焕发了新的活力和勃勃生机,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丰富和发展了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但是,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中,无论是在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人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都存在很大的狭隘性、片面性,认为市场经济仅仅适合资本主义,只有资本主义才能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不能搞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传统的市场经济是与资本主义制度相结合的,必然会产生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以及经济危机、贫富分化等深刻的缺陷和弊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具有不同于传统市场经济的新特点和优势,一方面发挥了市场机制信息灵敏、效率较高、激励有效、调节灵活等优点,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另一方面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中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调节、统筹兼顾、独立自主、共同富裕等优势,特别是发挥了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体现了市场经济的一般原则,又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实现效率和公平、计划和市场、自主和开放、活力与协调的统一,创造了市场经济新的形态,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更加广阔的前景。
3、丰富和发展了对改革方法的认识
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不仅在于它向世人昭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可以结合的,还在于它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改革或转型道路,其主要特点是: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把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相统一;双轨过渡,增量先行,整体协调,重点突破,把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经济体制的深刻革命相结合;注重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使改革兼顾到各方面,照顾到各方面关切,真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经验向人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即以完善基本制度而不是推倒重来为目标的改革或转型,其方法必然是渐进式的。在这里,新旧体制不是泾渭分明、截然对立的,而是有着明显的连续性和继承性,它们之间的转换要经历许多具体阶段,经过许多中间环节,采取许多中间形式。中国的经济改革由于遵循了这一方法论原则,因而避免了前苏联及东欧国家实行激进式改革所导致的制度断裂、秩序混乱和经济破坏,保持了经济的稳定,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改革的成功。
4、丰富和发展了对经济发展的认识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实践,积累和蕴含了极其丰富的发展思想:一是经济发展战略,如 “三步走”战略、科技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等。二是经济发展道路,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等。三是经济发展方式,包括经济速度的调整、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动力的转换、经济质量效益的提高等。四是经济发展理念,特别是关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发展的理论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探索,不仅是对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也是对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5、丰富和发展了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
政府和市场关系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具有不同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作用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作用存在着本质区别,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作用的主体不仅局限于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宏观经济的调节者,而且是全民所有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总代表,能够集中更大资源调控经济运行;二是政府作用的目标不局限于维护市场秩序,还包括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三是政府作用的方式不局限于短期的需求调节,而是包括了总量调节和定向施策并举、短期和中长期结合、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并重、国内和国际统筹、改革和发展协调,并创造了采取相机调控、精准调控、适时预调微调等多种宏观调控方式;四是政府作用的内容不局限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还包括计划规划、统筹协调、市场监管、国有资产管理、产业政策等。这些都大大超越了西方市场经济的理论框架和实践经验,深化和创新了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
6、丰富和发展了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但在相当长的时期里,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张的产物,导致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全球的不断发展。因此,如何把经济全球化与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推动各国的共同发展,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对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了深入的探索,形成了系统的认识:一是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二是强调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客观进程,可以有两种发展趋势:一方面促进世界资源的合理配置,造福各国人民;另一方面加剧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我们应选择并推进前一种趋势,警惕并控制后一种趋势。三是实施合作共赢的开放战略,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四是在坚持对外开放的同时,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身力量的基础上,把坚持独立自主同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体现了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同时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因而,既有特殊性,也有普遍意义,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为丰富人类经济思想的宝库,贡献了中国智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继续在理论和实践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胜利。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