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读懂这双神秘的眼睛?他是驾驭神兽的天神?还是祭祀神灵的王者?抑或是仰望星空的凡人?神的使者,穿越五千年的文明,引领着人们走进神秘的良渚古国。
一组神人兽面图像上下并置,飞鸟纹饰呈左右对称分布。阴刻的线条规整精美,是神人所戴的头冠。凸起的兽面纹饰抽象神秘,稚拙却不失威严。
玉琮呈青绿色,外方内圆,是良渚文化的典型器型。“它是一件蛮典型的良渚时期的玉琮。”上海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谷娴子介绍,目前考古学家认为良渚文化的跨度约为距今5400年到4300年,这件玉琮就是1982年在福泉山遗址出土的。
“神人兽面,可以理解为一种史前祭祀的状态。”谷娴子介绍,玉琮上的鸟纹代表神的使者,也可以是祭司,即巫师或部落首领的使者。“我们可以想象那样的场景,鸟儿飞来飞去,似乎就是在上下传达彼此的心意。”
玉琮被视为良渚先民与神灵沟通的圣物。神人、兽面和飞鸟的复合纹饰,是良渚文明的独特标志,也是整个良渚部族的精神象征。
良渚时期已进入“早期中国”,玉琮上的图案成了良渚古国的神徽,也是权力地位的象征。谷娴子介绍,徽记是一种宗族的聚落象征。“它代表着权力和地位。尤其是它上面有神徽的图样,其实是君权、王权、神权等特殊权力的一种象征。”
玉琮由宽体的镯演变而来,从精巧的单节琮,到组合繁复的多节琮;纹饰从具象发展到高度抽象,一双眼睛简化成两个圆圈。先民对天地神灵的心意,却随着玉琮节节升高,不断绵延叠加。
“到良渚晚期,出现了多节的玉琮,它由多个神人兽面的图像累积而成。有学者觉得这可能是对先祖的一种历代的崇敬,所以把它理解为一种移动的宗庙。它不是固定的建筑,而是承载了宗庙意识的器物。”谷娴子介绍说。
研究发现,这些珍稀玉材有多个产地来源,不排除可能取自几千公里外的辽东半岛。玉琮抛面光洁明亮,阴刻线条精细规整。有学者做过测量,一毫米区间就刻有两三根线条,雕刻工艺堪称一绝。
“玉琮的雕琢很难,它是一件圆雕件,有着极细的阴刻纹样。对于史前先民来说,它的雕琢是非常不容易的。”谷娴子介绍,“他们用的就是竹、木、石、麻绳、沙子、水,仅此而已,所以这一件器物,也许是数个玉匠花了一生的时间分工合力完成的。”
良渚文化晚期,福泉山聚落成为了重要的政治权力中心。这双神秘的眼睛,曾经统领整个部族,见证了良渚文明的巅峰。
良渚先民“天人合一”的观念,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神徽的符号意象,也伴随着良渚文化,迈进中华文明的灿烂星河。
(记者:王琳琳 编审:邢维)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