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的舞台上,一群身着白衣的舞者,在轻快的音乐中跳跃旋转,台下领队戴着荧光手套,和台侧两位老师挥舞双手打着节拍。
这是一群特殊的舞者,他们是听障群体,戴上助听器也只能感受到声音微弱的颤动,靠日常训练时的肌肉记忆和指导老师的手势踩准节拍。舞者的双耳寂静,但是他们能“看见”音乐。
演出结束,掌声雷动。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这个国内外顶级舞蹈家云集的剧场里,不少观众轻轻拭去眼泪,起立为他们喝彩。
12-26晚,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的慈善惠民演出《舞韵声声——2021舞蹈达人闹元宵》在这支特殊舞团的表演中圆满收官。与他们同台表演的,还有十几个非职业舞团,来自上海、杭州、武汉等地。从6岁的孩子到年过七旬的老人,都为这场演出准备多时,芭蕾、街舞、现当代舞、民族舞、古典舞、弗拉明戈等不同舞种同台比拼。
压轴演出的“上海哇啦哇啦聋人舞蹈团”,由一群热爱舞蹈的聋人自发组成,目前有20多位演员,他们都毕业于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参演的舞蹈作品曾获得上海市乃至全国性舞蹈比赛的一等奖、金奖。
“这群观众太温暖了,他们给予的掌声和欢呼声那么响亮,是我从来没有听到过的。我是忍着眼泪完成的。大家的付出在这一刻真的特别值得。”於沁心是舞团领队,也是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的一名特教老师。投身特殊教育十年,她结识了许多热爱跳舞的孩子,虽然口不能言,但他们想用舞蹈语言表达自我。
站在台上,於沁心就是他们的耳朵。“最困难的肯定是因为他们听不到音乐,教学上进度特别缓慢,因为必须把所有的动作拆分到节拍里面,一拍甚至半拍,告诉他们怎么跳,这又是一支群舞,要做到整齐,练到整齐,就是难上加难。”为了让学生们感受节拍韵律,於沁心让他们把手放在钢琴盖上感知节拍的颤动。
对于聋人舞者来说,一个简单的走位,一个动作,就需要付出远超常人的努力,演员们需要上百遍练习,舞蹈中很多情绪的表达,更是难上加难。“一排人对着镜子疯狂练习,为配合演出中的情绪,练习到痛苦落泪,疯狂大笑。”於沁心说。
聋哑学生离开校园进入社会后经常感到孤独寂寞,而舞蹈成了他们的心灵寄托。为了让学生们在走出校园后还能继续跳舞,去年八月,哇啦哇啦聋人舞团正式成立。场地经费的缺乏让舞团运营步履维艰,疫情更是雪上加霜,许多演员家境困难,但是没有人中途放弃。此次演出,国舞剧场特别为舞团提供了排练室,让大家倍感珍惜。
“这个作品也是根据他们的亲身经历创作的,里面的情绪有痛苦有委屈,想呐喊,到最后回归积极阳光,情绪的起伏,投入的状态,对他们来说挺难的。”於沁心说,学生们从学校进入社会后,不可避免地感到孤独,根据这样的心境,他们从2015年创排了舞蹈《我会想起你》,并在此后几年里不断完善。这群聋人舞者也在舞蹈中收获了开朗自信,感到到外界的肯定和社会的温暖。
“舞蹈达人”系列是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推出的品牌惠民演出,所有票款收入的盈利都将用作公益慈善事业。剧场搭台、舞团义演的方式,将爱心汇聚在一起,帮助更多人实现舞蹈的梦想。剧场还新增工作坊,邀请专业舞者为舞蹈爱好者提高技艺。
自2018年至今,国舞剧场先后帮助过“上海蓝丝带孤独症关爱中心”、“蓝梦服务队听障儿童公益服务”、“壹个村小”等公益机构与组织,而今年他们关注到民营盲人舞团“上海哇啦哇啦聋人舞蹈团”。为鼓励他们继续追梦,国舞剧场为他们提供了疫情期间的排练场地,同时将票款收入的盈利部分捐赠给他们。
“舞蹈使我快乐”“变得自信”“感觉自己更美了”……在无声世界里,他们用舞蹈打破寂静,演绎精彩。舞台上他们自信地用手语打出一句话:“爱舞蹈的灵魂终将相遇”。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琳琳 摄像:吕心泉 实习生:杨雪婷 实习编辑:骆惠)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