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今年大闸蟹上市,记者获悉,为了保护太湖水质,太湖苏州市行政区域内水域4.5万亩围网将于今年12月底前基本拆除,明年6月底前全面拆除。这也意味着,今年将是太湖围网养蟹的最后一年。
江苏省苏州市太湖大闸蟹行业协会秘书长孙强告诉记者,拆除围网,意味着大闸蟹今后采用“生态育肥”的形式。对于钟情于太湖大闸蟹的食客,或面临数量下降的问题,“不过这并不足以波动全国的螃蟹市场”。而对于蟹农而言,大多正在积极寻找养殖螃蟹的池塘,希望自己的生存手艺能延续下去。取消围网养殖后,政府部门将在每年春季向太湖投放蟹苗,到了秋季,持有捕捞证的蟹农可自行在太湖捕捞出售。
明年起湖内再无养殖蟹
据孙强介绍,2017年5月环保部对太湖水环境治理工作进行督导后,苏州市政府曾要求太湖水域的4.5万亩围网在2018年12月底前基本拆除到位,2019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拆除任务。因此,今年是太湖围网养蟹的最后一年。
记者了解到,自2008年起,整个太湖水域都在清理压缩围网养殖面积。太湖上最后一块养殖区域已从10年前的20.4万亩变成如今的4.5万亩。就在今年4月,苏州当地发布了“关于太湖围网拆除的通告”,其中提及,将于年内拆除太湖苏州市行政区域内水域围网,收回养殖使用权。这标志着太湖水域里面的围网养殖成为历史。而这项举措的实施,也是为了保护太湖水质。
靠水吃水是当地人多年的生存方式之一,此次整个拆除工作涉及3000户养殖户。为了保障养殖户的权益,今年5月发布的“太湖围网拆除补偿方案公告”中提及,拆除围网后养殖户将获得每亩6000余元的补偿款,以及相应设备设施等补偿。同时当地政府在转产转业上也会为养殖户提供保障。
散养捕捞为还太湖碧水
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湖底平坦,水深适宜,常年气候温和。湖内水草、螺蛳等天然饵料丰富,是大闸蟹的优良生长场所。也因此,太湖大闸蟹成为周边省份食客的优选项。
全面叫停围网养殖,将大大压缩当地蟹农的生产劳作空间,直接影响其经济收益,也让食客有了“再无太湖大闸蟹”的担忧。
对此,孙强告诉北青报记者,取消围网养殖后,政府部门将在每年春季向太湖投放蟹苗,任其自由增殖、生态育肥,到了秋季,持有捕捞证的蟹农可以自行在太湖捕捞出售,所以“再无太湖蟹”的说法并不准确。
此外,政府还对一批太湖周边的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以保证其具备培育正宗太湖大闸蟹的能力,补充产量。至于太湖蟹改变养殖方式是否会对螃蟹市场产生影响,孙强表示,可能至多影响到苏州周边,而不足以波动全国市场。
至于为何要这样做,记者了解到,渔业部门的出发点是基于对太湖水体的保护。过去蟹农通过围网的方式在太湖中养殖大闸蟹,为了获得更高的产量,大多会向水中投放饵料,这些东西势必会对自然水体造成污染。
从历史来看,太湖的原始自然条件适宜大闸蟹的存活,通过禁止围网的方式保护水体是太湖治理工作的重要一部分,同样也是顺应自然。
蟹农称正加紧寻找池塘
苏州市吴中区信联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是一家由125户蟹农组成的太湖大闸蟹养殖合作社,到今年已经运转了9个年头,它也成为太湖上养殖大闸蟹的大户之一。
合作社负责人秦雪荣告诉北青报记者,目前所有合作蟹农的养殖基地都建在太湖的围网中。今年的收成较去年有所增加,总共能达到五六十万斤,“大家的收入又能多一点”。
面对即将到来的改变,秦雪荣和他合作社的成员们非常理解治理太湖的意义,不过他们还是对自己的未来有些许担忧,“明年,我们依靠捕捞证还可以在太湖里打捞鱼虾和大闸蟹,但是却没办法养殖了。这样的收成一定不如从前,不行的话就只能改行了。”
合作社里八成的成员认为最理想的去处就是政府完成标准化改造的太湖周边池塘。“池塘里的水还可以用太湖水,也有专门的水渠,在池塘里养殖螃蟹的数量和重量都能增加,口感丝毫不逊于现在的太湖大闸蟹,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秦雪荣说。
但问题在于,目前苏州市的养蟹池塘有限,并不是所有从太湖转出的养殖户都能拥有一口自己的池塘。所以,对于秦雪荣和他的合作社成员们来说,今年在卖完本季的太湖大闸蟹后,最紧迫的任务之一就是去找一口供今后继续养殖太湖大闸蟹的池塘。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