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底稿——十七世纪后中外珍报展”今天在复旦大学文科图书馆揭幕。该展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张力奋教授亲自策展。展出的近90份中外报刊中,除《申报》创刊号外均为原件,源自全球各大洲、数十个国家,而最早的一份则刊印于17世纪中叶。
据张力奋介绍,甄选时不仅需考量出版物自身的新闻史价值,而且要考虑新闻内容的历史意义,“作为历史的底稿,新闻的记录与叙述,这种对历史的感知,也许不是最准确的,但却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历史体验。”
他表示这些报纸的选择主要基于三个标准:一、报刊本身具有重要的新闻史价值,二、头版介绍的是重要历史事件,三,报刊的国家分布与东西平衡。并表示这次展览有两个特别的设计,一个是展墙上电子表,上面清晰标注着年月日,这也是历史时间的隐喻;另一个则是展厅中间的这件展品,将每天更换一件,希望大家时常来看,常温常新。
新闻学院院长米博华表示这次展出的所有收藏几乎都为原件,这不光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治学的严谨以及对历史的尊重。
复旦图书馆常务副馆长侯力强认为,新闻报道是当下的,但当下即为历史,从他发生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成为新的历史;另一方面,“凡事过忘,皆为序章”,历史又可以照见我们的未来,并以此改变着历史。
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注意到本次展览的说明文字,认为这些短短几行的文字,透露着扎实的新闻功底、广博的历史视野和背后的历史情怀。
说起本次展览对当下媒体融合新时期的意义,张力奋认为:“这次展览也呈现的是对历史的尊重,也许你们以后不会再读报纸了,但不要忘记,报纸给我们的逻辑,在如今这个碎片化的时代,如何维持思维的质量。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新媒体转型做得最好的,恰恰是19世纪那个阶段所创立的传统媒体,所以我们能看见新的技术和老的理念和经验之间的必然关系。如果我们能从传统中汲取营养的话,我们的新媒体才能走得更快一些。”
作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庆90周年系列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外珍报展将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展期至12-25。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周云 实习编辑:浦帆)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