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里,正在古猗园举办的上海竹文化节将拿出镇园之宝,让游客一饱眼福。
中国传统文化中,竹被赋予虚怀高节、坚贞不移的品格, 竹刻,兼具书卷气和金石味,富含源远流长的文化意蕴。明代,古猗园由嘉定竹刻大师朱三松取《诗经》”绿竹猗猗“之意,改造成”有水一池、有竹千竿“的园林布局,从此古猗园就与竹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嘉定竹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庆节七天,古猗园将在梅花厅西厢房内,将展示一件不可多见的,距今400多年的明末嘉定竹刻精品。
笔筒高16厘米、直径10厘米,取整段竹节雕成,材质厚实、色如栗壳、红润厚重。笔筒口底镶有珍贵紫檀,整件笔筒可见明代古拙质朴之风,是明晚期嘉定竹刻的典型代表,是目前所见、为数不多的明代嘉定竹刻。一看构图,笔筒由”五老观图”、“高士品茗”、“松下对弈”三个题材组成,分别是中国古代士子重视个人情操,淡泊功名、超然物外的隐逸情怀的写照。在明清时期极为流行,深受人们喜爱。二看技艺,笔筒采用透雕、浮雕、深刻等技艺制成,体现嘉定竹刻运刀如用笔的独特工艺。笔筒刻工粗犷老辣,深峻精绝,高士、童子、仙松形神俱备,布局疏密有度,层次分明,通景构图,寓意吉祥,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修养、高超的竹刻技艺。三看画面,笔筒上,苍松荫下,石泉飞泻,景致清幽,古风悠然。大块面的山石错镂简洁,边角圆润。古松由石壁垂下,枝干交错、古拙苍劲。画面前、中、后空间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画面场景忽转,一大片山形留白,只刻寥寥数笔,笔笔见刀,线条刚劲有力,刻画真实、生动自然。
虽然笔筒的作者未署名,但却是一位顶尖的竹刻高手,刀工劲挺、刀法圆熟、雕刻精细、气韵流畅,把古代文人高士品茗对弈的场景,五位皓首老者在茂密桂树下,或执杖或袖手或展图围观的生活通景,一一细腻表达、刻画传神。他将题材、构图、造型、手法和意境等因素,引入到竹刻创作中,让作品都展现出一幅意蕴深邃的文人画,诉说着一个生动的历史故事。
此外,国庆节前三天每天上午10点,古猗园将在大草坪举办国庆欢乐剧场,上演古琴、京剧、二胡、琵琶、昂格隆、笛子的表演。
(编辑:孙燕)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