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拥有中国科学院、第三世界科学院、欧洲科学院、法国科学院、葡萄牙科学院五个院士头衔,是中国现代应用数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从教六十余载,耄耋之年仍不离讲坛,一直以“言传身教,教学相长”作为自己教学上的座右铭。
他就是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李大潜。
6月18日19:00,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李大潜,做客纪实人文频道《上海市青少年科创教育经典导读》(第二季),与主持人阎华聊聊自己在数学道路上的点滴体会。
世界上没有天生的数学家
对很多人来说,童年时代的李大潜简直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他2岁认字,4岁读小学,9岁跳级进入了初中,12岁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高中,15岁进入复旦大学数学系深造,19岁就留校任教了。然而李大潜自己却说,“世界上没有天生的数学家。”在求学的道路上,他也曾经经历过挫折和打击。
因为小学时期成绩优秀,李大潜养成了交头卷的习惯。然而跳级进入初中不久,一次数学考试上,他照例急急忙忙地抢交了头卷。结果那次考试他只得了18 分。当时他的一些还在念小学的同学还专门编了一首顺口溜嘲笑他:“李大潜,中学生,算术考了个18 分!”这件事情给少年时代的李大潜一个很大的打击,但也让他在今后的人生岁月中、科研道路上始终保持着努力和谦逊。而这次挫折也让他明白,一时一事的得失并不代表着人生的成败,只要永不放弃,永远努力,终将取得成就。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数学除了加减乘除这些基本运算,别的方面和我们的生活相去甚远。但是李大潜院士告诉我们,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他以做CT为例,讲述了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CT技术是个很先进的技术,它可以把人体里肿瘤的位置、形状、大小确定下来。本质上是用X光得到很多张平面的照片,而这些平面照片还原成CT影像,就是利用了数学上的拉东变换。”
李大潜院士告诉我们,数学是许多高科技的基础,在国家的建设事业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他把自己的研究方向从基础数学转为应用数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怎样才算学好数学?
在谈到怎样能学好数学的时候,李大潜院士说,“数学是一门重理解和思考的学科,不是靠刷题能学好的。”他认为数学学得好不好主要看三条:第一,要理解深入;第二条,要运作熟练;第三条,表达要清晰。而在这三条中,理解是最重要的。“只有理解深入,才能够实现运算熟练和表达清晰,才能真正了解数学的真面目。”
如今的李大潜院士,除了科研方面,他还承担着上海中小学数学教材主编的任务。对于怎样编好教材,李大潜院士认为,“以后教材肯定要越编越薄,而不是越编越厚。”好的教材要简明扼要,浅显易懂,让学生容易学,容易学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让他们自觉地投身到数学的殿堂中来。
推荐书籍:《数学文化小丛书》
李大潜院士在节目中为广大读者推荐了他主编的一套《数学文化小丛书》。这套书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辑十册,目前已经出到第四辑。这套丛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数学文化的丰富内涵、数学发展史中的一些重要篇章以及一些著名数学家的历史功绩和优秀品质。“在一本书里不光介绍了数学小知识,还讲述了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对学生来说能起到一个打开眼界的作用。”
人生哪里都可以成为“起跑线”
在互动环节,网友提出了许多问题。“学习是否应该‘赢在起跑线上’?”“学好数学有什么用处?”“高考不考的知识,是否要学习?”“我们国家的数学研究处在什么水平?”李大潜院士一一回答了这些问题。对于普遍存在教和学上的一些误区,他也以犀利的语言给予了纠正。他认为对于孩子的教育,千万不能拔苗助长,在每一个阶段都应该学透彻这个阶段的知识,而不应该急急忙忙提早教学,进入下一个阶段。“人生不是100米、200米的赛跑,而是一万米,甚至马拉松。这是一个漫长的旅程,只要永不放弃,哪里都可以成为‘起跑线’。”
有人觉得数学很难、很抽象、很神秘,但当你走进了数学的领域,你会发现它是一门真正美丽的学科。
——李大潜
《上海市青少年科创教育经典导读》(第二季)于今年12-24推出,以每周一集的频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点亮青少年心中的科创之光。该活动由上海市教委、上海广播电视台指导,上海市科创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上海黄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帆书APP)、上海院士风采馆等单位承办,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承制。
《上海市青少年科创教育经典导读》
(第二季)
第六期 李大潜院士访谈
6月18日19:00
上海科创委视频号、
纪实人文频道、帆书APP“眼界”专区
同步播出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